第139页

现在形势很明显, 赵羡词并不打算与程家硬碰硬,毕竟也碰不过。她既然是做生意的,首先还是讲究个以和为贵,当然了, 这个“和”也要有限度。她不需要直接和程家碰面, 只要秦家对她满意, 这些事也就不是个事儿了。

赵羡词思量再三,想想秦家夫妇对独女的婚事上到底在意什么——门当户对是对不上了, 但以秦大人过去的口风,也是想要赵羡词求个功名, 大抵是为了秦牧云的后半生着想,官家总比商家好。但这个功名,赵羡词也不能求, 万不能隐瞒身份去做官,否则早晚酿成大祸。

想来秦府这样的人家,能要求的无非名利。只不过现今这世道,有名有利的大多是官家,这才是人们争相仕途的原因。

但也不完全如此。

民间有声望鼎盛者, 虽不为官,却能得众人拥护,备受敬重。就如她父亲赵自省一样,虽说是个四品官,但其实没什么实权,反而是顶着南省富商的名头,在南省挣得好名声,旁人提起他时没有不赞叹的,就连秦知寒不也对她父亲赞不绝口。

赵羡词觉得,这或许是条路。只是,名声这种事,一时半会只怕也急不得。

最重要的是,这场婚事来得急,巧巧赶在福隆楼刚开张之后,只能说勉强算步入正轨,没有影响正常进度。但生意真要做起来,前期哪能不费心费力?她倒好,刚开张就当了甩手掌柜。

虽说扬城距离南省不远,但一来一回少说也要有一个月的时间,再加上她在扬城耽搁这么久,现在还没有个头,赵羡词哪能不挂心?

就是想书信往来,这一来一回也都需要时间。福隆楼要是真遇到些什么事儿,等信儿传到她这里来,黄花菜都凉了。

要不是念着毕竟是和秦小姐成亲这样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的大事,赵羡词恨不能立刻飞回南省去。偏偏现在婚事耽搁着,没个准信儿,又冒出一个程家。

思前想后,赵羡词觉得不能再干等着了。

不管婚事能不能成,都要有个准信儿才好。

——不,一定要成。

赵羡词转念想,既然自己和秦牧云两情相悦,又岂能容下旁人横插一脚?

她纵然不愿惹事,不想硬碰硬,但不代表就只能被动的等着。岳父大人说得对,对待感情也像做生意一样,有时候就是要主动主动再主动!

当初在南省,那么难的商户,她都一家一家谈下来了,还能怕一个程大儒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