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抓鱼可要比下网捕捞难多了。好在经过这段时间的饲养,刀鱼已经习惯在固定的地点吃食了。王小虎象平时一样撒下饲料,等刀鱼集中过来吃食时,早就守在附近的萧平立刻下手捞鱼,每次总能捞上来一些。相同的过程重复过几次后,两人也抓了一百多条刀鱼。
马杰的车很快也到了。萧平和王小虎把说好的一百条刀鱼称重装车,快速地完成了这笔刀鱼交易。
这一百条刀鱼的平均重量都超过二两,一百条的总重量接近22斤。可别看重量似乎不算多,但按照每斤一万五来算就是不是笔小数字了。所以来拉鱼的司机也很紧张,刚把鱼装完就开车回去了。他怕拖延了时间会让刀鱼死在运输途中,那样的话就会出现很大的损失。
在拉鱼的卡车离开后,萧平也开着皮卡驶出了农庄。皮卡的车斗里装了两个大水槽,几十条刀鱼正在里面活泼地游动。萧平是打算去省城和苏市推销这些刀鱼,相信那些高档酒店对这些活刀鱼一定会很感兴趣。
第169章 孙林求助
萧平的推测确实没有错。
今年的刀鱼数量比去年更少,许多饭店都到了没鱼可卖的程度。也因为同样的原因,食客们对刀鱼的热情却更高了,许多人进店必点清蒸刀鱼这道菜,还放话说只要能吃上刀鱼,价钱再贵也不在乎。一边是消费热情高涨的顾客,另一边却是进不到刀鱼的尴尬局面,把不少酒店的老板急得要死。
在这种情况突然找上门来,宣布自己有活刀鱼卖的萧平,在酒店老板眼里简直就是救世主。他们几乎都是用充满感激的态度和萧平做生意,根本没人和他讨价还价。眼下这情况是你有钱都买不着刀鱼,而且萧平开出的价格也算公道,这些老板谁都不愿意节外生枝。
所有的酒店一买到刀鱼,就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昂贵的鱼类养到大堂的鱼缸里,然后特别在缸上注明:“新到活江刀”的字样。
对酒店这行来说,名气和菜肴的质量同样重要。在眼下刀鱼极其稀缺的情况下,这些酒店却能搞到活刀鱼,本身就是实力的象征,这些活刀鱼可说是酒店最好的广告。
这些酒店对刀鱼的需求程度完全超出萧平的预料,每家店都是三条五条的买,有几家特别大的饭店更是一开口就要十来条的。不过半天工夫,萧平车上的几十条刀鱼就销售一空。
萧平根本没想到今天会这么顺利,满意地开车回农庄去了。接下来的几天里萧平每天都抓一些刀鱼去各大酒店推销,不少客户知道了这事,都主动打电话给他要求购买刀鱼。于是萧平每天的出货量从几十条增加到上百条,再加上和马杰说好的三百条,短短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鱼塘里的刀鱼就少了大半。从当初放养的数量和陆续卖出的数量来计算,现在鱼塘里只剩三百多条刀鱼了。
成功地解决了刀鱼放养密度太高的问题后,萧平就不再出售刀鱼。他听人说最大的刀鱼也只有三两多重,到这个大小的刀鱼一条就能卖到上万块。萧平知道只要有灵液的滋养,把刀鱼养到这么大并不是什么难事。所以他打算把剩下的刀鱼全都养到三两半以上的大小才卖,到时候每条刀鱼开价两万,这三百来条刀鱼就是六百多万的收入。
然而萧平忘了一句话叫“计划没有变化快”,就在他向客户们宣布自己手上的刀鱼已经全部卖光后的没几天,却接到了孙林的电话。
萧平对这位花园饭店的主厨一直心存感激。当初正是孙林在萧平还是个默默无名的小人物时,拍板买下了他种出的一批菜。也在孙林看来,当时他不过是做了个正确的决定,完全只是自己的职责所在而已。但对萧平来说,正是孙林在他最迷惘无助的时候给了自己希望。也正因为第一批青菜顺利地卖掉了,让萧平坚定了在农业上发展下去的决心,才有了他今天的成就。
所以在接到孙林的电话后萧平也非常客气地道:“孙大厨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