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页

萧平要求炒茶工人至少要有高中学历,年龄也不能超过二十五岁。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有炒茶的天赋,不但对温度要极其敏感,还要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可以在炒茶时自如地控制手上的力道。当然,还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愿意出长期在这一行工作,并且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萧平之所以对炒茶工有这么多要求,当然是想把乔老爷子的手艺好好传承下去。别看他的要求很高,但开出的待遇也不低。炒茶工在学习期间每个月就有两千五的基本工资,学成出师能独立完成采茶到炒茶的一系列工序后,工资立刻就涨到五千。而且还会根据炒制的龙井的品级和数量,另外发放可观分绩效奖。另外要是炒茶工经过考核后,被认为有资格担任新炒茶工的老师,那待遇还会有明显的提高。

眼下要找份好工作可不容易,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毕业就事业的窘境。所以当萧平把这些条件全都登在报纸的招聘广告上后,着实吸引了不少人来应聘,甚至还有不少大学生都来碰运气。

在三天的招聘时间里,来应聘炒茶工的年轻人居然有一千多人。这些人中有男有女,其中近一半的人还有大学学历。居然有这么多人踊跃应聘,倒也让萧平颇感意外。

为了保证被录取的人有成为一个合格炒茶工的潜力,萧平亲自对每一个应聘者进行面试。除了要测试他们有没有成为一个炒茶师的天赋外,也要看他们的性格如何,能不能耐住寂寞成为一个合格的炒茶师。

在如此严格的要求下,萧平在一千多人中挑选出三十个,打算让他们开始进行炒茶技艺初步训练。萧平估计在为期半年的基本功训练中,至少要淘汰掉一半的人,到最后能剩下十五个合格的炒茶师,他就非常满意了。

毕竟炒茶这门手艺对操作者的要求很高,没有天赋的人就算努力一辈子,也炒不出上等的好茶来。所以萧平也是抱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宁愿多淘汰一些人,也不想培养出很多不合格的炒茶师,平白坏了乔老爷子的名声。

虽然萧平在挑选炒茶师学员的要求上十分严格,但在待遇上却也没有亏待他们。凡是入选的应聘者当场就可以和公司签合同,并且按照招聘广告上说的那样,开始领每个月两千五的基本工资。只要他们能成为合格的炒茶师,工资自然还会往上涨。

当然,合同上也写清楚了,如果不能通过炒茶师考试,这份用工合同就自动作废,应聘者也只能乖乖的走人了。

这次招聘工作一切顺利,只是在第三天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也许是公司用这么高的待遇招聘炒茶师的举动有些新闻价值,居然有两个苏市电视台的记者到招聘台前来采访了。

中国有句老话叫“人怕出名猪怕壮”,所以萧平在国内向来比较低调,是绝对不会接受类似的采访的,于是这个露脸的机会就落到了人事部主管周浩的头上。

长相清秀的女记者拿着话筒微笑着问周浩:“周先生,贵公司怎么会想到招聘大学生担任炒茶师傅的?据我所知培养一位合格的炒茶师傅可不容易,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茶场都用机器炒茶了,这样既能提高产量还能节约成本,你们作为一家民营公司,为什么会反其道而行呢?”

西装革履的周浩一脸自信,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其实我们当然知道,机器炒茶不但速度快,而且费用也低。但炒茶这门手艺也是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眼看着炒茶师傅越来越少,这门手艺面临失传的地步,我们也感到非常痛心。

虽然我们仙壶公司是家民营企业,但认为也该为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所以我们宁愿赔钱,也要花大力气培养炒茶师,也算是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了点贡献了。”

见周浩说得大义凌然,萧平也忍不住笑。说真的他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实现乔老爷子的愿望,至于保留传统文化什么的,还真是没想得太多。

不过周浩这番话倒是说得不错,也算是从侧面宣传了公司形象。萧平自然不会有打断的意思,就让他继续自由发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