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行锋亲自在场监考,各处更有沈翎、羽,及三位长老旁观,盯了足足两个时辰才完事。
如须火长老所言,这比大崇考武状元还麻烦。
但在沈翎看来,越行锋所设的考试,已经非常人性化。忆起兄长营里的甄选,简直恐怖。
考后阅卷的事,自然由越行锋与沈翎完成。那三位长老看似学富五车,但对某些方面还是鲜少涉猎。
卷子堆成一座小山,沈翎看得眼睛疼。本以为父兄灌输的东西能派上用场,顺道帮一帮越行锋,哪知自告奋勇之后,方知艰辛。
话说,这些人写得都是些什么鬼画符!有的人可能连笔都拿不好,写的字就更糟了。虽然精神可嘉,但沈翎当真想给跪了。另外有些人字迹还算工整,也是读过些兵书,却傻愣愣地背串了。
比如《汉书》中的一句“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本是要他们填下句,岂料有人硬生生地把《吴子》的后文给套了进去。一堆什么“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
虽说都是治军之说,但两文掺杂在一道,想过原作先人的感受么?
各种奇葩错字不胜枚举,沈翎渐渐败下阵来。他一头磕在案上,朝越行锋那头一瞟,见他仍然精神奕奕,就跟看名家真迹一样精神,忍不住发问:“不累吗?”
越行锋停笔望着他,遂起身走到他身边,揉着他的头发:“你累了就先睡。”
疑团还在心头绕着,沈翎哪有心思睡下?遂搓着眼角:“你昨天说过,今日考了,我便会明白。但我看了这么一大堆,半点也没懂。”
越行锋从卷子堆里翻出一张对答工整的,指出上边一句:“你看这句”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你觉得寻常士兵能写得出”束肩敛息,踵足俯听”这下句么?”
沈翎集中精神去看,发觉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将苑》,寻常百姓根本不曾听闻,连他这位昭国公家的二公子,也是被罚抄书时才见过那么一两回,更妄论视听封闭的南越。
越行锋见他似懂非懂,便解释道:“十知阁的长老,可谓南越族最博学之人,连他们都不知道的兵法之言,下边的兵卒又岂会得知?但若有兵将家世不凡,有幸读过,但也是极少数。今日文试,便是要将这些人挑出来。”
沈翎眼睛一亮,立马挺身起来:“我懂了!这些人里边一定有柴石州的人!”
越行锋点头:“不错。一切就要看明日的武试。他们,必定会不惜任何代价,夺得我身边的副将之位。翎儿,你的功夫虽然不怎样,但你自小耳濡目染,谁强谁弱,或是谁放水、谁帮忙,相信你一眼就能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