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页

只是,那人如何会在红尘的第四行落在批注呢?

明明第四行只是写了红尘毒性不强,无药可医……

青帝带着疑惑去辨识批注,忽地发觉批注写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建议翻看《药经》的人往原来的方子里添了几味药,以便提高红尘的毒性。只是这么以来,红尘便不是无解之毒。

第二件事是建议打算配制红尘的人,提前备下一块暖玉,以防日后作法自毙。且长歌在写批注时极为好心,还特意在暖玉之后补充了一行小字,道徐府嫡女徐长歌手中有暖玉。

说到徐长歌的暖玉,青帝早已见过。但看到此处,青帝若是还没看明白这行批注便是她痴傻了。

这行批注看似是写与后来人,但青帝一眼便看懂了徐长歌背后的深意。

这行批注是长歌写与她的。许是长歌之前并不能断定她是否会记得前世之事,故而,长歌事先将批注留在《药经》上。

所谓的添药,不过是防着她重蹈覆辙,将无解之方写给冯长乐。所谓的暖玉,不过是提前帮她想好退路,以防如前世一般为一块暖玉床万劫不复。

或是长歌以为,前世她是因红尘而死的?

凝眉看着书页上那写得极重的“暖玉床”,青帝忽地想起前世做的“多情”事。

前世青河谋逆失利,她曾耗了不少银钱助其挽回声誉。她原不想助青河,奈何青河是长乐余生所依,故而她决意送佛送到西。

平定青河之时,她本就强弩之末。而思及长乐的安危,她即特意在濒死前,遣人送长乐离开青都。

送长乐离青都原是有两层考量。一者,是为了全长乐性命。谋逆原是大罪,不逃难以安臣心。二者,是为了佑长乐长安。她为储前,季孙氏已替她屠尽手足,皇室虽存枝叶,却皆年幼,不堪重托。而她与徐长书情谊深厚,她若短命,朝事终会托付与徐长书。前世长乐郡主与徐府长子不合是人尽皆知的事,她前世也是想尽办法送长歌出青都。

除了送长乐出青都,她还为长乐准备了足够的赠礼,除了赠金万余,还附带了一张珲春苦心寻得的暖玉床。

长乐在离城前也中了红尘。红尘虽无药可解,但只要有暖玉伴身,便也无大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