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但为君故 崔九堂前 1419 字 2022-10-24

所以,无穷无尽的能源,永远是人类的一个美好的憧憬。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也只是一个憧憬了。

对于能源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狂热阶段,那时候科技的力量刚刚兴起,人们以为用科学可以实现任何事情,于是人们乐观的想象,也许过不了多久,能源问题就会被轻松解决,科研领域在这方面的发展蔚然成风,有关光催化、电池、风能、氢能、化学能、裂变、聚变的研究变得如火如荼。

可是这样进行了近百年,虽然取得了一些皮毛上的成就,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能源问题,困难很多,且都看不到希望。这时人们才无奈的意识到,原来上帝早已为众生设下了一层不可逾越的壁垒,科学结界确实存在。人类只是人类,终究不可成为随心所欲的神。于是能源的研究进入第二阶段,沉寂阶段。

往日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就这样变成了最冷门的。没人愿意再花时间去研究它。一百年都没搞出来的东西,还能有什么盼头?

而现在,它迎来了第三阶段。起因,就是时学谦在剑桥那一年发表的一篇论文。

她在聚变的领域找到了一个小小的突破点。

在从前的聚变可控研究中,通常就两种模型,一种是磁力约束的托克马克模型,另一种是靠强激光加载的惯性约束模型。

第一种模型在二十世纪的时候就被判定为投入输出比太大,不具备量产的实用价值,从而被放弃。

第二种倒是有点希望,于是某一年英国国家实验室投资近五百亿进去,建了个超大的激光加载器,想要在军工上实现聚变可控化,结果这五百亿最后打了水漂,因为科学家们讶异的发现,激光虽然的确可以将氘氚熔融物(聚变的必要原料)压缩到一个极小的体积内使之达到聚变爆发的边界条件,但熔融物的形状却根本不规则,连相对规整都达不到,这样聚变反应根本无法进行。

和之前预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于是五百亿的仪器就尴尬的摆在那里,几十年来再也没用处了。

但是时学谦却据这两种模型有了想法,她的构想是,如果能用她刚刚研究得到的成果,即高温稠密等离子体介质在宏观稀薄电子密度下波包投射度均质现象(也就是之前推翻了原有理论的那个反例现象),先在氘氚熔融物外加一层等离子体隔层,再在外侧用激光驱动,驱动的同时以磁力约束为烘托,那么也许就可以得到形状规则、高温高压条件、投入量少产出量多的聚变效应了。

她大约在英国进行了半年的理论推算,最后证明出这种想法的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理论推算的同时也着手展开具体的实验,前后用时一年,结果在年末的时候成功实现了一次微型地下聚变反应堆的控制实验。

她发表了她的研究结果。

这一下,整个学术界……沸腾了。

虽然她的研究成果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离军工化、进一步商用化、再进一步民用化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但是她这一来,却再一次给能源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也许是再过一百年后,也许是两百年后,路远不怕,只要有希望,有苗头,就能激励人钻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