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瓶饮料吗?”
“不用了谢谢,较于碳酸饮料,更喜欢矿泉水。”荒弭走到饮水机旁,“要来一杯吗?”
齐沓点头,心里想:这人怕不是学了营养学?甚至,有点老古董的感觉。
“你喜欢的饮料是什么?”
“牛奶。”
“你喜欢的零食?”
“面包。”
毫无疑问,果然没猜错,不过并不古董。
“你是不是觉得我有点偏向素食主义方面?其实是因为小时候太听话了,没吃过所谓垃圾食品。初中住校,没人管有尝试过,吃了感觉很难受,就没碰过。不过,有些东西也在慢慢适应,例如烧烤,以前把它归为油炸类,也不吃。后来为了友情,多吃几次也是能接受。”
“逼自己吃不喜欢的,不难受吗?”
“难受当然会有,不过获得的友情可以弥补,开心占比更多。从某个角度看,有失才有得。”
两人都放下筷子,荒弭劝阻齐沓,自己把塑料杯拿到角落里的回收箱。见荒弭走过去,本靠墙坐着的老奶奶拖着一个编织袋站起来,“放这吧,那个垃圾箱没分类。”
垃圾箱上沾着菜渍,四周纸张散乱,一日之内不及时处理一次,明天肯定会有一股酸爽味。
荒弭欲言又止,弯腰把纸杯放进袋子后转身。
一边的齐沓已经把桌上的碗筷、盘子堆叠在一起,店员立刻过来处理。起身就有新顾客坐下。
两人最终还是aa制,因为荒弭指着价格牌上面表明“每人20元,把精气神吃回来”,然后补一句“要尊重这店的初衷”。
“刚看你停了有一会儿,是不是好奇那老奶奶?”荒弭应了一声,齐沓继续说:“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要扮演,同情心不必太泛滥,帮不上忙反而会让自己压抑。而且,奶奶能够在那,说明店家同意。以店家的条件,肯定可以直接提供实质性地帮助,可他们没有。因为靠自己的双手生活,本就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