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他会去。”齐沓嘀咕,“我们刚才应该说昨晚林泽没回宿舍的。不对,这样他们反而天天缠着我们。”
食堂出现。两人各点一碗汤面,悠哉游哉吸溜,又打包一盒三鲜面。
回到拐角,被《汾城晚报》的记者拦截,“同学,可以帮忙叫一下713宿舍的林泽同学吗?”说完递出一张纸,上面是林泽的名字和寝室号,还有一串电话号码,归属蒋离。
齐沓接过,看其胸前的记者证,来人正是蒋离,“一会儿还劳烦告诉我结果怎么样,上面有我的电话号码。”
齐沓回答:“好的,您稍等。”
刷卡进门,林泽已经洗漱好坐在书桌前呆愣,“给,早餐。”齐沓递过去。
“谢谢。”大拇指点动。
齐沓转过椅子,跨坐,直截了当地问林泽:“要接受采访吗?需要的话我当你翻译。”
胡似忙拉过椅子,“我也要讨论。”
林泽没碰饭盒,转向打手势:“他们会放大与事件毫无关联的点,我不是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更不需要靠这个来融入这个教育体系。举手之劳谁都可以,从那些围观人群赞扬声中可以得知,只是我先碰到了。”
林泽接话:“他们确实会深挖你的家庭背景,不过良心的媒体会先经过你的同意才发布。当然,这类事件没有家庭背景来烘托,肯定达不到他们需要的关注度。”
“这倒不难,如果他们想脱离事件本身专注煽情,效果会大打折扣。大众可不是傻瓜,论煽情,昨晚的视频已经够了,大家想知道的是林泽毫不犹豫伸出援手的根本。这一点,有点经验的媒体人不会猜不到。”齐沓继续说:“他们一定会问私人问题,这就需要林泽你自己怎么巧妙转换话题。”
林泽正要开口,座机电话响起,胡似接起,然后捂住电话,偏头低声说:“辅导员。”林泽和齐沓料到了,没多少惊色。
“好的老师,我跟林泽说一下。老师再见!”挂断电话,林泽一副大敌当前的模样,“《汾城晚报》记者昨晚打电话给辅导员,说希望你能和她一起接受他们的《汾城教育》栏目专访。她尊重你的选择,不过她非常希望你能去。”
林泽面露难色,手指灵动,“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从小到大我听过不少,在我被孤立的时候,我父母跟我说,‘你本来的样子就很帅’。我鼓起勇气,然后得到的是更长久的被孤立。从我相信的那一刻开始,我的心脏就带着谎言长大。播放出去的只是一时的感动和激情高涨,短暂过后总会恢复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