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就是,五一那天不要戴任何首饰。”齐沓柔声说:“项链、手链什么的,我知道你没有,但是你可以提醒一下你的同伴。这也算是对残障人士的一种尊重。”
荒弭有些惊讶,但想起一件事后又反应过来:“我们新闻学老师跟我们讲过一个采访案例。一位年轻漂亮的记者去采访九十岁高龄的奶奶,奶奶经历过抗战时期,饥荒时期,乃至于安度晚年时,还是以质朴为要。那天女记者迟到了一分钟,迟到是大忌,但老奶奶表示能接受,唯独不能接受女记者浓妆淡抹、穿着华丽的连衣裙,各种首饰很显眼,老奶奶当即表示不再接受采访。着装要分场合,是不是这个意思?”
“嗯。”
十指相扣,夕阳完全没入对面湖际线。
☆、双重劳动
“你们来了,一会儿上台后记住一点就行,无论发生什么状况,只要话筒里还传出人声我那个,就不能停下来。你们站在这哪也不要去,活动要开始了。”爱手语机构的负责人朝荒弭和杨哲交代,匆匆说完就被招呼过去了解具体流程。
后台人员忙忙碌碌,抓紧补妆的、检查设备的、两位主持人在开嗓……活动总策划师手握对讲机:“各部门注意,开场不能出一点乱子,灯光、音量、摄像……”
“啊,抱歉!”一个提起裙摆,踩着高跟鞋的同龄女生不小心偏了道,撞了荒弭右胳膊。走道本不窄,可一窝蜂聚起来,停下脚步很容易成为路障,荒弭和杨哲就是典型例子。
荒弭和杨哲再往边上挪步,“没关系”声后,女生踉跄小跑。
“所有靠近舞台的人员,马上后退至昨天彩排的区域。”总策划师的扩音器一响,散去的人群只留荒弭和杨哲。两人没彩排,一头雾水没移步。
总策划师怒气就上来了:“你们怎么回事,服装和朗诵团怎么有差距,不是有领短袖白衬衫吗?愣在那干什么,还不快去换。”说完转身拿起对讲机,“灯光、音量、音乐准备好,活动开幕倒计时五分钟。”舞台响起喜庆的劳动曲。
即使穿着夏季九分修身休闲裤的荒弭,脚踝还是露出来,脚踝下一双休闲白鞋系着结。白色亚麻圆领长袖衬衫的衣摆束进裤子里,清爽的发型让整个人越发纯净。
“怎么还站在那?他俩是哪个部门的,负责人在哪?”不到一功夫时间,总策划师彻底觉得自己被火上浇油,“都火烧眉毛了,做事怎么还毛毛躁躁?”
“陈女士,他们是手语翻译人员。”负责人恰逢其时,荒弭和杨哲这才停下前往解释的脚步。
陈女士怒火渐消,尴尬随之而来,只好吼吼缓解:“都没事干了,活动都要开始了,还杵在这干什么?”人群受不了这莫名的暴脾气,白眼后继续忙活自己的事。
“这是昨天彩排后重新制定的节目单,荒弭翻译女主持人,杨哲你负责男主持人部分。共同主持你们就一起上台,还有就是cue观众或嘉宾环节也要翻译。总的一句话,你负责的主持人还在台上说话,你就不能停下你的手,话筒响,手就得动。”负责人指着节目单解释,“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场下没有聋哑人,所以就算出错,就算遇到不会的词语,也一定一定不能停下。我是相信你们可以完美完成这次任务的。”负责人拍了拍两人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