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罪惘 酒非墨 955 字 2022-10-24

他放大了那张照片,看清了正在张贴寻人启事之人的侧脸。

是陈德豪!

张浅的丈夫为什么会张贴已故妻子的寻人启事?

张浅死亡当日明明是陈德豪自己报的案,难不成现在开始认为张浅失踪了?

凶杀案之后死者家属出现特殊反应和行为的现象其实屡见不鲜。大部分人一时间脑中都会失控般不断地浮现亲人在离开前经历的所有煎熬、苦难、反抗与挣扎,去想象亲人死前那一刻知道死亡即将来临却无能为力的那种歇斯底里的绝望。

一部分人会因难以接受事实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应激障碍,恐惧生命的苍白脆弱,甚至对生命失去兴趣。

晏钧迅速地联想到去年一个案子的死者亲属出现的类似症状。当时那名亲属被诊断为创伤性应激障碍,也就是当某个个体亲眼目睹或经历了实际死亡或严重受伤后,出现的精神障碍。

晏钧咬紧了牙关,沉重地闭上眼,再度回忆起去年的一幕幕。

巧合的是,去年那桩案件也是在夏末。死者十八岁的妹妹目睹了亲哥哥的死亡之后,出现了过度敏感甚至是自残行为。在案件侦破的一个月后,妹妹在家中割腕,被发现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可惜的是,妹妹的自杀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死者妹妹自杀前是有些预兆的。比如,她变得敏感自闭,再比如,她一见到警察就会用力地抓自己。或许是因为妹妹见到哥哥的尸体时身边有很多警察,所以一见到警察就会条件反射地回想起哥哥倒在地上的样子。

在亲眼目睹了爱妻的离去,陈德豪会重蹈去年案件中死者妹妹的覆辙吗?

不知不觉中,晏钧已是一身冷汗。他无法确定。

但至少,女孩自杀这件事让他提起了十分的警惕。

世上最讽刺的事情,大概就是亲手杀人的凶犯未觉丝毫悔意,反倒是无辜的亲人们会因无法忍受自己的疏忽而愧疚自责。

这个世界上,活得最累的,往往是内心最柔软、最善良的人。

那些不知悔恨、愧疚、良心为何物的恶魔,偏偏能活得最是潇洒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