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昭是个很好很聪明的小孩,但他终归是易时的舅舅,总是偏心易时。
他不希望贺昭太天真,有时候天真的锋芒会伤人而不自知。不希望易时太辛苦,当一方天真,另一方往往就得承受更多。
在国内的大环境里,像他们这样的关系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很多困难。
天真的孩子有着心软善良的特点,他希望贺昭的心软善良是向易时偏移。
“易谦叔叔,我喜欢易时,我觉得他很好是发自内心的,我想他不需要我的同情。”贺昭看着他,明亮的眼睛看不出什么情绪,语调轻松,“叔叔,我觉得易时也不需要你的愧疚。”
说实话,贺昭有点儿生气。
但易谦是易时的舅舅,所以他按捺下去了。
易谦的措辞语气看似没什么毛病,但字里行间都萦绕着若有似无的愧疚和惋惜。他敏感地觉得很刺耳,这是一种客气礼貌的冒犯,温和地否定了易时。
他想说,叔叔你有好好看过易时吗?即便过去可能有太多不愉快,但是他依然长成了挺拔优秀的少年。
易时的优秀,易时的出色,易时的稳重,易时的独当一面,都是他的优点,不是后遗症。
或许他没有成长成别人希望的样子,没有出落得阳光活泼,但是他好好地长大了。
谁不想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地长大,可不够简单不够快乐地长大就要被质疑吗?就是他永远的缺陷吗?
即便是缺陷又怎么样,谁能没有一点儿缺陷?
谁又能规定怎样的性格是好,怎样的性格不好?
贺昭曾经听过外婆说,小孩都是不识人间疾苦地飘浮在天上,长大就是回到地面上。幸运的小孩会被一层一层地接住,不受太多痛苦就被托举着回到地上,运气差些的可能会不断从万丈高空一段又一段径直摔落下来。
易时在无人关心的时刻自然而然地降落,没有人接住他,自己结成坚实的壳,自己摸索着挣扎着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