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页

缓期 燕不学 1314 字 2022-10-25

她说:当你潜意识关注某个人或者某个事物,你会发现它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后来有次,隋然无意间读到一篇解说奥卡姆剃刀理论的文章。该理论的具体内涵和应用范围她没有深入研究过,只对那篇文章作出的设想印象特别深刻。

文章里提到,数据时代将愈来愈呈现出趋同化特征,强化群体效应。因为人的衣食住行乃至接收到的信息资讯皆由大数据进行统计后投放,你会在上下班路上、餐厅等公众场合听到人们对同一种产品、同一明星、同一个新闻、乃至同一个现象的讨论声音。

这就像维护世界运行规则的管理员运用了奥卡姆理论——如非必要,勿增实体。

当你关注某个人、某一事物时,抛开表象和干扰因素,你会发现在一段时间里,它出现的频次将会使你投入更多注意力,直到它成为你生活中的一个焦点,或者,它被下一个关注点替代。

冯老才对淮安下过评判,还不到二十四小时,接踵而来的事情似乎都在验证冯老对淮安的评价——“他们”凡事以利益为先,“他们”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不可信。

该说无巧不成书,还是说冥冥之中掌握她这条人物线运转的控制者懒得做铺垫?

如果一点信任都不给淮安,好像也太对不起有淮总陪伴的这段日子,她相信淮安——不是主观的愿意,而是希望。

遇安出意向定在临港园区也好,罔顾魏先生意愿、自行出售紫微垣也好,淮总会给她解释。

她是这么想的。

淮安微信电话打过来她第一时间点接听,跟她预计相差不到五分钟,应该是落地后马上联系她。

她声音的异常同样被对方第一时间察觉,“不舒服?”

“嗯。”隋然鼻头微酸,“昨晚着凉了,有点感冒。已经吃过药了。你那边天气怎么样?”

“下雨了。”

两人低声说话,就像在冯老家,在那间以气垫床充当寝具的房间,说些细想起来其实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话,讨论天气、饮食和接下来的行程。

喜欢一个人就是这样,想多听对方的声音,哪怕只是听对方的呼吸。

俩人有过隋然以为将要突破最后一步,然而被不请自来的猫打断的亲密时光,那时淮安的呼吸就这样洒在耳侧,清晰,缱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