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静心

看着十分简单,好似只有一个静就可以了。

只是普通人如何能静?

且不说每个人的社会关系,在尘世内苦苦挣扎,无论是穷苦之人或者富贵闲人,在尘世这座大染缸内,每天思维不自主想些什么,自出生以来一直运转不休,根本是想停也停不下来。浮想浮念者,总割不断。浮想浮念者,无一定之念,无一定之想,忽而念这样,忽而念那样,一个时刻,想上想下,想东想西,也不知起多少意念,好比乱丝无有头绪。

心思起了,连自己身子,都忘记在何处,心意之去,由四门而走,眼观色,心随色走,耳听声,心随声走,鼻闻香,心随香走,口贪味,心随味走,心走则神走,神走则气走,气走即精血枯,速老速病,以至于死耳。

而且,哪怕强求一个静字,表面似乎达成,实际上却完全不这么回事,一个人的意志思维又岂止是表面,身体之中亿万身神和潜识呢。

为何大多修炼门派都在野外深山僻静之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此处,不仅远离了尘世间的诸多打扰,人际关系简单了许多,也更容易养成赤子之心的性格,更为容易入道。

入静是为了锁住心猿,更好的把控己身,能够更好地控制住全身的肌肉骨骼,感应到身体内的一切异动,从而于细微之处调整修炼方向,更容易向着大道前进,而不是大道在前,却被杂乱之思蒙蔽了双目,失去对己身正确的思考。

心在何处,神即聚在何处,气归何处,精亦化为气,而与神合一,精气神在空冥的心境之中彻底协和统一,才是一个修炼之人应有的状态。

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

杨希作为从现代来的人,虽然眼界更为广阔,思维更为灵动,但是相应的那是杂念是显得比古人更多,根本就不受自己的控制,思维是相当的发散,甚至有时候练功都会胡思乱想。

也幸亏杨希本身的境界不高,所以不至于被这些影响的走火入魔,只是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资质深感自卑,甚至一直以来以为是见痴的给的武功不行,这才如此费心的在谋划别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