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再就是将军了,十八岁的将军说出来简直是滑天下之大极稽。
于是便开口道:“那厮今年才十八岁,要是我们现在还给他升个官位,未免吃相太难看了,万万不妥。”
这话要是外人听来,那就要骂起来了,狗屁的吃相,你们都卖官鬻爵了,还讲吃相。
赵常侍也有些头疼,问道:“那该如何是好啊?”
事是肯定要给他办的,不然还说我们十常侍收受了人家的好处,又不给人家办事,平白地坏了我们的名声。
张常侍对此颇为赞同点了点头,道:“赵常侍说的是,此事要是办不好,人家还以为我们没有实力,以后找我们办事的人可就少了。”
其实还有另外一些原因。两人没有说出口。
这张氏子是郭氏的女婿,虽然颍川郭氏比不上你四大土族,但是也是一起码也是一个不小的士族了,在朝廷中的影响力也不少。
四大氏族,现在已经明显支持何进了,自己等人所能做的,只能够拉拢一些中型的士族,看一下有没有可能对抗来自四大士族的影响。
所谓的四大士族分别是:
被称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袁氏号称门生子弟遍布天下,有大批故吏、弟子、门生出于其门下。
第二便是弘农杨氏,弘农杨氏,中国的一大传奇家族,东治杨震便是那在后世非常出名的“天知,你地知你知我知”的作者。
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且均官至太尉,也是一个东汉版的“四世三公”。
有趣的是那出名才子的杨修,就是看穿了曹操想撤军,说出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被干掉的杨修,也是在弘农杨氏的嫡出子弟。
这个家族源远流长,直到隋朝的时候的杨素和杨玄感,也是杨氏子弟。
这排名第三的便是在颍川荀氏。荀氏自不必多说,最出名的便是曹操麾下的那两员谋主。
这两人就是号称“王佐之才”的荀彧和曹操的“谋主”荀攸。
但是这颍川荀氏有一个更不为人知的是,他们世代联姻,不但和皇室是联姻,还不断地与地方的大氏,实权派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