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又有同学过来报名,王东敏也过来了。
她回去后李方洪瞪了她一眼,王东敏说:
“我喜欢文学,所以...”
“你不会报别人的班吗?”李方洪问。
“文学班有两个吗?”王东敏反问。
“就一个!”董刚听见了说。
赵珊珊坐着没动,她是想看看学校有没有户外活动小组,如果有时间又不冲突的话,她再报名参加这个文学社。
这样,自习课在乱哄哄中度过了。
课间,龙筱语和李霞找到了曹永刚。
龙筱语和曹永刚一起回忆着初中时的文学小组招募广告,又写了一个贴在了学校的公示栏里。
只是落款时增加了李霞的名字。
因为文学社是这一届的第一个社团,也因为龙筱语青春漂亮的外貌,还因为课堂上龙筱语和李方洪的对话不胫而走。
报名的人数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
四个班一共一百六十名学生,报名了九十八人。
中午,三个组织者没休息,坐在学校的操场上忙活着。
统计结果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差不多这届所有男生都报了名。
报名的人数中,男女比例2:1。
看到这个结果,李霞有点犯愁:
“这么多男生,咱们怎么组织啊?”
“该怎么组织就怎么组织。”龙筱语说:
“你赶紧想这期的主题吧,选一个你擅长的古文领域。
既然想一炮打响,就不能让他们小瞧了咱们。”
“好的,我赶紧想去。”李霞说。
“你赶紧想吧,我和曹永刚把人都拉进群。”龙筱语说完又对着曹永刚说:
“把你们班的同学都圈起来,你加微信,直接拉进群,我们班的我加,那两个班的咱们再分工。”
“好。”
曹永刚刚加几个微信后,一个同学问:
“你是社长还是副社长?”
“副社长。”
“对不起,我只加社长微信。”
曹永刚给龙筱语说了,龙筱语说:
“别搭理他,接着往下加!”
过了一会儿,李霞说:
“我想把这期的主题做成:
你对《诗经》的理解。
你们感觉怎么样?”
“不怎样。”龙筱语低着头边加微信边说:
“要我说,就两个字:《诗经》。
他/她爱从哪方面、哪个角度入手都行,这样咱们文学社的讨论才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不过有一点,你可得把握好了,不管同学们从哪方面入手,你都要把控住全场。
我先告诉你,古文我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