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约定?”
“我们毕业后就结婚。”
“你还有事吗?没事的话,我就挂了。”
“好吧,那明年春天去樱水湖看樱花,你总记得吧。”
“记得,现在刚是秋天。”
“秋天后面就是冬天,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李晓俊用朗诵的音调说着:
“我们的春天快来了,快点长大吧!”
“快点学习去吧,我得去教室了,我的诗人!”
龙筱语说完就挂了电话,高兴地在操场溜达着,回忆着和李晓俊见面、一起玩儿的点滴……
感觉背诵环节差不多要结束时,她往教室走去。
她未进来时,听着教室里乱哄哄的,她一进来,教室里顿时没有了声音。
“接着谈论吧!”龙筱语面对着大家说:
“是不是进行第三部分了?”
“是的,还以为社长过来宣布什么规则呢,我们洗耳恭听。”一个男生站起来说。
“我没有可说的,你们继续吧。”龙筱语说。
“那既然都停下来了,社长就给我们说说您对《诗经》的独特理解吧。”
“那好吧,我就说说我的拙见,我今天想说点——读《诗经》这本古书等相关联的书籍时如何增长知识?
我谈一点个人见解。”龙筱语说着想:
“你们想看看我这个社长的水平吧?
少给我故弄玄虚,我这就让你心服口服。”
只听龙筱语说到:
“《诗经》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集,还是我们文明的起源。
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我们华夏文化源远流长,但我们能接触到的文字,也是我们能认识的文字,最古老的就是《诗经》。
《诗经》有好多种注释,我建议大家以大师的注释为主,同时,也要看看别家的注释。
再结合我们自身的水平和理解,形成我们的“一家之言”。
这样,才可以让我们对《诗经》的认识更深刻。
还有,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更要学会融会贯通。
比如说,我们读《诗经》: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这几句话时,就会联想到《千字文》里面的“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为什么呢?”
龙筱语说到这里,看着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龙筱语又接着问:
“大家有谁能回答我的这个问题吗?”
王东敏站了起来说:
“因为这说的是一件事啊!”
“对,东敏同学说的很对,但是大家有没有看到?召伯是周武王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什么一个姓召一个姓周呢?”龙筱语这么一问,大家都哑口无言了。
龙筱语接着说:
“因为那时候的姓氏和现在不一样。
那时候的男人是以封地来命名的,召伯之所以称呼他为召伯,是因为他的封地名字为召。
所以我们读古书的时候,或许会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
亲兄弟或父子俩两个人姓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