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靶子”龙筱语(二)

“我要给大家说的是我了解的中秋节的历史,以及从唐朝到民国期间这几个朝代的人们在中秋节的一些不同的表现。

中秋节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的时候已经成为与中国春节一样重要的节日之一。

唐朝过中秋节的时候,女子一般会拜月祈求。

历史学家给我们解释说唐朝女子的拜月祈求,可以看成是唐朝女子寻求独立的一种方式。”

下面又传来一阵阵“哦”声,不过没有掌声,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龙筱语的语言上。

龙筱语继续说道:

“大家都知道到宋朝的时候有一段时期实行宵禁,但中秋节的时候就例外。

也就是中秋当天,官府是把宵禁解除。

这样,沿街的一些商店通宵达旦的营业,来迎接游人和孩子们的到来,他们才不想错过这个难得的赚钱时机呢。

商业街上的游人一天到晚都络绎不绝。

所以中秋节的那天从早到晚都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像极了咱们现在西方的跨年之夜,我们中国的大年三十。”

龙筱语说到这里,好多人都听得入了迷,连“哦”声都没有了,龙筱语看了看大家没有说话,微笑着继续往下说:

“明朝的时候,中秋节的仪式感就更加重要了,人们把西瓜和月饼当做中秋节必供的东西。

为什么供西瓜和月饼呢?因为西瓜和月饼都是圆的,形状就像那天晚上的月亮。

供月的时候,西瓜要被切成均匀的片,摆成莲花状。”

龙筱语习惯性的说一个朝代停顿一下,她想看看下面同学们的反应,如果大家都不喜欢听的话,她就不再说下去了。

可她看到下面一张张的面孔,都把她当成老师在崇拜一样,她就继续说:

“接着就该说清朝和民国了,当然,朝代的更替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过眼烟云,但也没有我说的这么快。”

龙筱语缓解了一下教室里太过于安静的气氛,让大家微笑了一下,才接着说到:

“清朝的时候有一个传说,说是玉兔下凡治好了瘟疫,人们就对玉兔相当的尊敬。

所以在中秋节这天,人们都做一些玉兔的造型,用来上贡。

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民国时期,玉兔的造型就变成了“百变兔爷”各种各样的形象。

随着兔爷形象的多样,兔爷供奉的目的也变成了孩子们游玩的玩具。

所以刚才有同学说了,我们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可不是嘛,从这“百变兔爷”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时候的娱乐也是与尊天敬神连在一起的。”

龙筱语说完后,看着大家无动于衷,她接着说:

“我的故事讲完了,民国过去以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了,我不知道哪些地方在过中秋节的时候,还有让孩子们玩儿兔爷的玩具。

但是我想“百变兔爷”肯定存在。

好了,时间不早了,大家回去吧,收拾收拾早点睡觉。

明天新的一周,又需要我们来拥抱了。”

龙筱语说完后站在讲台上,深深地弯下腰去,这时教室里才响起了今天晚上最热烈的掌声。

董校长刚才一直站在教室窗外听着里面的这一切,掌声响起后,他微笑着离开了。

坐在教室里的李霞和李方洪最后也鼓起了掌,只是表情有些不大自然,尤其是李霞。

纷纷走出教室的同学们,对刚才龙筱语的发言还议论纷纷:

“不知道社长这些东西都是从哪里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