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按照这个规律,0号元素便有可能是原子核中质子数量为“0”的物质,但由于原子核只能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它或许可以直接理解为就是指代中子……当然了,这只是苏文根据已有知识做出的猜想,至于具体对不对,他也说不准。
苏文深知干瞪着眼也不会有答案,于是便继续研究起了眼前的操作面板,而得益于该定制系统完全采用桦夏语,他很快便找到了门路——在数据列表的下方,有着一排平平无奇的按钮,其中一个写着“生产序列”,另一个写着“设置与帮助”。苏文想都没想就进入了后者。虽说使用一样东西未必一定要把它的原理研究透彻,但至少也该知道它能做什么、怎么用之后再考虑上手,自作聪明往往容易坑了自己。
而在这里,苏文的疑惑果然得到了部分解答。
终端的自我介绍虽然并不详细,但也基本上说明了它“是什么”:所谓的万能工厂,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制造出万物的工厂,通过这台终端机,即可生产出万物。但这一切是有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之前看到的“0号元素”。
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以3d打印为基本原理的加工中心,理论上也能生产出一切有图纸的东西,但问题在于,制造出来的产品的性能与性质,要取决于其输入端的材料。比如要是以塑料为原材料,那么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制造出钢铁材质的产品,反之同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限制,所以加工中心才无法被称为“万能”。
而“万能工厂”,便打破了这一规律。
它将生产工作依然交给加工中心完成,所以才会以“插件”的形式出现在这里,但区别在于,它可以为加工中心提供“万物”。换言之,有了它的存在,不同物质之间的本质隔阂,出现了被打破的可能性,比如要是条件允许,水甚至可以变成石油。
这听起来就像是某种江湖骗术,但实际上,宇宙中的万物,本质都是由最初的氢元素不断聚变演化而来。只要能够满足条件,元素与元素之间本来就是互通的,既然如此,为何不能有一台机器,将不同的元素互相转换呢?
从介绍中苏文得知,这正是地球上22世纪下半叶的最重要课题。
它可以简单被浓缩成两个字。
“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