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页

第六位是个胖团团的小老头,擅嘲擅谑擅侃,不过这一次两人的话题却是围绕着其弟子展开的,小老头向方天抱怨,他的弟子是多么多么不听话,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哦,这个大陆没有瓦揭。

诉苦后,小老头向方天请教:“方天阁下,怎样才能让那个臭小子老老实实修炼?”

你把他的腿砸断,估计他就老实修炼了。方天心里小小诽谤着,嘴里却是道:“据说活泼的孩子长大后一般都很有出息,您的弟子,是不是天资很好,修炼效果很不错?”

很显然,这一问之后,肯定又是小老头的得意时间……

这场谈话之后,从小老头事无巨细的描述中,方天几乎看到了一个小胖子站在面前,包括其天资情况、修炼情况……

第七位老者思虑缜密,言语不多,但是三四句中,很有一两句是带着分量的。方天当然也是见招拆招,人家发水招,他也发水招,反之,人家说干货,他也跟着说干货。

一番谈话过后,双方收获都是不小,而老者计算好了前面的谈话时长,感觉时间差不多后,主动结束话题,并微有恋恋不舍地离去。

然后第八位、第九位、第十位。

送走最后一位贵宾,天色已然蒙蒙转亮。

十次谈话,谈起来都很轻松,但是到得此时,谈话结束之后,方天才觉脑海里翻滚的东西很多,亟需一次大整理。

于是方天站起身来,就在练武场中,翻了百十个空心跟头,又耍了一番太极拳,然后跃入井中,端坐着,以冥想的姿态,陷入了沉思。

第297章 祭起分析归纳的大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买个街面的房子住下来,却不闻汽车的噪声。并不是因为我是聋子,也不是因为房子用的是隔音材料,而是——而是我牛叉。心静自然凉,你们懂么?心静自然凉!什么,你们不懂?唉,一群土包子!

这是东晋小地主陶渊明的一首装逼诗。

据说后来还有一位boss因为看了这首诗,深为其浓浓的装逼意味所吸引,特意拿着书到闹市去读。当然,至于最后读没读出什么东西来,就不是别人可以知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