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页

其中的80万由电脑随机选择,然后剩下的20万,由权力部门指定各方面的社会优秀人才,如医生、科学家、工程师、军人、教师、艺术家等。

这个安排看起来相当合理。——保证了大部分的平等,又照顾了人类的精英,兼顾了理想与现实。

影片中女主角最后的选择,更是相当地彰扬了人性中的爱和美好。

这是影片中的安排。

如果真实的情况发生,会怎么样?

恐怕会不那么美好。

但不管怎么说,这里都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那就是——谁被选择,谁被放弃?

总有人是弃子。

有分量未必就不是弃子,但无论如何,有分量的人,成为弃子的机率,总是要比那些没有分量的小一点吧?

方天来的那个时代,只要不是太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民众小时就都会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而充斥于学业过程中的各种比赛绝不少见。每当这个时候,校里院里班里总要抽出前三、前五、前十、前二十名之类的,参加比赛。

为什么不随机选择呢?那样可以更百花齐放,更多姿多彩嘛!

事实是,不具备相应分量的人,没有被选择权。平等?你只能在与你相同情况的人中寻求平等。

就像奴隶社会,除了极少数奴隶之外,大部分的奴隶们之间,也都是人人平等的嘛!人类社会越发展,那“人人平等”的覆盖率,说不定反而是越低。

因此,在方天来的那时代,如果你说我们自由度比你们要大得多了,奴隶们会集体羡慕,但如果你说我们人人平等,那奴隶们就都笑了。

而自由度大小,实在和人性什么的没有一毛钱关系。

那是社会发展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利用程度提高了,人类获得的整体资源水涨船高。于是,人类就从天时不济时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变成了天公作美时的“佃农家也蓄了几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