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

幸好,男孩出现的时间太短,仅有的几次出入不是在大清早就是深夜,没什么人知道他曾在刘家寄居过。

想到这里,他就暗自庆幸不曾将真相告诉老娘。否则她哪天与人闲聊时不小心说漏了嘴,两人都吃不完兜着走。

那孩子走得及时,并且也不可能再回来了。这件事,就偷偷烂在他心底吧。

而在黟城的另一边,城里的异动也惊扰了家有丧事的徐氏。

中午,街上就传来消息,城主府案告破,凶手被捉拿归案,四死一伤。

朱涣大仇得报!徐氏和婆婆当场哭得天昏地暗。

短短几天之内,大悲大恸大喜,实是教人难受得紧。

可是婆媳俩还未平复下来,入夜以后城守军又挨家挨户上门盘查,要找个七八岁大的孩子,那还是个哑巴,不会说话。

徐氏立刻想起三天前找上门的红衣女,她处处透着古怪,想跟自己做一笔交易,身边还带着一个孩子。

那孩子看年纪也就是七、八岁,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倒是朝她笑过。那时她以为男孩太腼腆,可现在回想,莫不是本来就说不了话?

徐氏不蠢,红衣女上门在先,丈夫大仇得报在后,前后差不了几天。并且她也没忘了男孩曾经拍着胸脯跟她打包票,说这事儿一定能办成!

若说这中间没有关联,她是不信的。

既然如此,这孩子就于她、于朱家有大恩,她怎么能一转身就把他卖给官兵?

再说了,徐氏下意识回头看了看婆婆,寡妇门前是非多,她们最应该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其实这天傍晚,男孩离开刘诠家就直奔城西门而去,路上半点时间也没有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