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3页

毕竟,昔日“燕小公子”留给她的印象,也是十足深刻。那孩子身边总带着一只长毛白猫,鸳鸯眼儿,很好辨认。

“你怎会来这里?”

“同问。”水烧开太慢,燕三郎干脆把手掌贴在炉身,催动真力加热,“不过我先答。我来这里打探一样东西下落,顺便还想进宫里见一个人。”

“谁?”

“玉妃。”燕三郎慢慢道,“或许现在该唤作玉太妃了,她本名吴漱玉。”

风立晚面露讶色:“玉妃?得胜王的女儿?”

“正是。”燕三郎只得道,“受人之托。”

风立晚看他没有和盘托出的意思,也不追问,只笑道:“我今趟出使宣国,要代大梁与宣国摄政王商量买马。”

“买马?”他没料到是这个答案。

“宣国出良驹,盎鲁草原上养着方圆五千里最好的战马。”风立晚给他介绍道,“大梁长年向宣国订马,不过今年有许多马儿病了,不良于行,所以今次来宣国要再加购。这意见是我提的,王上就打发我来了。”

燕三郎点了点头:“赵丰可好?”

“好得很。”风立晚笑了,眼里有柔光闪动,“我在都城的产业全都由他打理,他还有空开了一家书院。”

一别经年,她看起来更加成熟,但身上英气不减,有巾帼风范。

“书院?”

“是啊,起先是租了几个场馆开塾,专收学童,后来开成了书院,收的人可就多了。”风立晚抿嘴一笑,“如今在梁都也有些名气,我看学子之中还有壮年男子。”

“好事。”燕三郎这些年拜名师、读好书,自然知道知识的力量,“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