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穿进年代文里附赠四朵金花

对大女儿的描写三两笔,是一生悲惨命运的结束。沈清辞再次在心中发誓,一定要改变几个孩子的命运。

农村都是地锅,这种锅沈清辞小时候去太姥姥家见过,还尝试了一把,奈何没那个技能还弄了一脸灰。

孩子做饭她在屋里躺着,沈清辞做不到,于是进了厨房,在周宝儿惊讶的目光中坐在了地锅后面的小木凳上,若无其事的说,“先头有点晕,听人说多烤烤火就好了,你做你的饭,锅我来烧。”

果然,这么一说周宝儿开始忙起来。

沈清辞不是不想做饭,完全是原主就是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啥活都不干还满嘴挑毛病的主。

人即便会改变也不能这么快,当然也不能完全忽略一个10岁孩子的心思。

可能有人烧火,孩子做饭的速度明显比前两天快了许多,沈清辞烧锅却烧的十分苦逼,时不时地扒拉着里面的灰,让火烧得更旺,生怕把火给整灭了。

“清辞,清辞啊,赶紧出来,前几天咱们说的的那事有信儿了。”

一个粗嗓门的女人突然兴冲冲的进厨房拽起沈青辞,还看了一眼做饭的周宝儿,神秘兮兮的冲沈清辞眨巴眼,小声的说,“咱俩出去说事儿。”

一副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样子,看的沈清辞有点懵,关键对方凑到她耳边说话,严重的口臭熏的人犯恶心。

沈清辞甩开她胳膊后退两步,隐约记起了这个人,村头大喇叭朱秀梅,原主名声能那么臭,也拜这位所赐。

“有事说事,拽我做什么?”沈清辞一副嫌弃她动作粗鲁的模样。

朱秀梅习惯了她娇气,谁让人命好,男人死了还更享福,瞧着这粉嫩的脸,这身材,哪里像生过四个孩子的女人,又不知道便宜哪个野男人,狐媚子尽勾着男人呢。

朱秀梅撇了撇嘴,“没办法,我这种一天到晚干粗活的人哪能和你这好命的人比。行了,赶紧出来说正事儿,我等会还得回家做饭。”

沈清辞边走边交代大女儿,“宝儿,你看着锅底下,我和你梅婶子说两句话。”

见到小丫头点头,方才出了厨房。

朱秀梅在沈清辞身上打量一圈,捂着嘴乐,“哎哟,又在你大闺女跟前扮慈母呢,别说你这大丫头是挺能干的,要不然咱这事儿一准成不了。”

“你到底要说什么?”女人的直觉告诉她,这绝不是好事儿。

朱秀梅一肩膀顶在她胳膊上,“装!你还装起来了,事成了,你点着白花花的钞票比谁都乐。”

沈清辞盯着朱秀梅的脸,书中记忆再次浮现,电闪火石间记起来了。

这段时间原主从老婆婆家拿不出钱来,把心思转到四个女儿身上,又有朱秀梅在旁边煽风点火,让她起了把大女儿卖给人做童养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