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府三天的婚庆还没有结束。荀戟看到谭道带着三个徒弟急匆匆地赶回来了。他连忙将谭道迎到五进的小客厅内,问道:“师兄,你怎么这么快就赶回来了?”
谭道喝了一觞酒水,感觉喉咙里舒服多了。他说:“张绣已经组建好了先锋营,我在留在那里就没有什么必要了。再说,我还想回来参加主公的婚礼。最重要的是我要急着赶回来告诉你一件特别重大的事。”
荀戟知道谭道是十分稳重的,不是特别重大的事,他不会这么说的。他连忙问:“师兄,是什么事?”
谭道朝四周看看,就他跟荀戟俩在小客厅内,便十分严肃地说:“主公,我观天象,在大河两岸,今年要大旱!大旱的面积要涉及到河南府、河内郡、魏郡、颍川郡、陈留国、东郡等。因而,我要急着赶回来,向主公报告。”
荀戟大吃一惊!在那个年代,人们根本没有余粮,一年劳作下来,家里的粮食能平稳过去都不错了。因而,除了豪强之外,几乎所有小门小户的家庭,都没有应对大灾的能力,更不用说那些佃户了。一旦遇到大灾之年,除了朝廷救济一部分之外,很多人都会惨死在逃荒的路上。张婉的家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在“新婚”那晚跟他讲的家庭惨剧,还在他大脑中盘旋。
荀戟连忙问:“师兄,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你能确定吗?”
谭道点点头,说:“我也知道大旱之事关系特别重大!因而,我在回来的一路上,特地绕道去了河内郡。我看了很多地下的蚂蚁在成群结队地搬家,我综合天象判断,大旱一事不会错。有误差的仅仅是大旱的范围。”
荀戟知道那个时代,道士是有观天象的能力的。包括甄宓出生时,天空中的祥兆被南华道人窥破。这都是那个时代的顶尖级的科学。因而,他不敢小觑道学。
荀戟在大脑的印象中似乎也有在东汉末年大旱的记忆,可是具体是哪一年,他却记不清楚了。再结合谭道这么肯定的答复,他确认今年中原要大旱。他立即将荀彧、荀匡、荀微找来。
在荀彧、荀匡、荀微三人进门后,荀戟将谭道介绍给他们三人。
荀微露出微微吃惊的表现。荀彧因为提前知道了这事,便朝谭道拱手道:“早就知道谭师大名,今日得见,深感欣慰!”
荀微也同样谭道致礼。
谭道对荀家的人那是毫无疑问地尊敬,他拱手还礼说:“听妹夫说过,文若是王佐之才,今日得见,深信不疑!大管家管理荀氏家族这么大一家子,能力那肯定是超群的。本道向大管家致礼!”
在大家按照顺序坐下后,荀戟便将谭道所说的告诉了荀彧、荀匡、荀微。他最后说:“文若、大管家,你俩可有什么想法?”
这两人也是大吃一惊!特别是这次大旱还涉及到颍川!
荀微想到了是如何应对!他说:“那老奴赶紧安排人去荆襄、扬州一带去收购粮食,以备无患!”
这新老乌堡上下,加上砖瓦厂、陶罐厂,可是有一万多人啊!加上酒厂的耗费,每天消耗的粮食惊人。因而,荀微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储存粮食。
荀戟点点头,说:“嗯!要大量地收购粮食,到时候,不仅仅是我们新老乌堡所需,还有颍川的亲属、近邻,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
说罢,荀戟的眼睛看向了荀彧。
荀彧思考了一会,说:“大兄,这对于你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机会!”
“哦?”荀戟只是看到了危险,还没有想到这件事还能给自己带来机会,并且文若还说是一个重大的机会!他问道:“文若,是个什么重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