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戟知道,孔融是有希望的。这时,孔融还没有被举荐到北海任职。而自己要是就任荆州牧,那个州治所在的郡的郡守不是可以虚位以待吗?
荀爽点点头,说:“那是自然,有些名士还是希望结交你的。你虽然在雒阳做的不显山露水,但你谦虚谨慎、脚踏实地、不慕虚名,还是吸引了一些有志之士。”想到了荀戟下一步,他问道:“你向董太尉请求的荆州牧一事,目前可有什么进展?”
荀戟说:“这可能要等一等。目前,董太尉在雒阳还没有站稳脚跟。他明白真正支持他的人不多。而侄儿原来就是他的部属,他认为侄儿是他坚定的支持者。只有在他废立皇上之后,他感到局势稳定了,才会放侄儿离开。”
荀爽点点头,说:“止戈,你从一开始就在布局董太尉。这太难的了!你的目光深邃,能准确地看到未来,所以,你是荀氏家族崛起的希望!”他轻轻地舒了一口气,说:“荀氏家族历经数代努力,终于出现了中兴的兆头!”
考虑到荀爽今日才到雒阳,一路很辛苦,荀戟、荀攸随后便告辞了!
过了几天,董卓又向皇上奏请成立丞相府。何太后只得同意,这样,董卓又升任丞相。
随后,考虑到黄琬在豫州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基,有可能坐大。为了防微杜渐,李儒向董卓建议,将黄琬调至雒阳。正好太尉一职空闲了出来。便奏请何太后,调黄琬为太尉。
这天,董卓特地安排侄儿董璜来请荀戟。
荀戟来到丞相府的小客厅之后,他看到里面只有董卓和李儒两人。他连忙向董卓致礼,说:“侄婿拜见叔父!恭喜叔父晋升为大汉朝的丞相!成为大汉朝的栋梁!”
董卓裂开嘴巴大笑,说:“止戈免礼!老夫有今天,也有止戈当初预言的功劳。坐吧!”
荀戟在坐下后,正要问董卓招他过来有何事。这时,董卓说:“止戈啊,老夫现在有一个难题不好解决啊!”
荀戟当然知道是何难题。不过,他在董卓、李儒面前还是需要藏拙的。他问道:“叔父手眼通天,还有什么事能难倒叔父?”
董卓哈哈大笑,说:“止戈啊,跟你在一起,老夫怎么总是感到十分地开心呢?”在笑了一阵之后,他接着说:“这皇上资质愚钝,胆小怕事。老夫欲立陈留王为帝,你可支持?”
荀戟微笑着说:“叔父,就算是叔父愿意仿效那王巨君(王莽)。侄婿也会坚决支持的!”
董卓听后哈哈大笑!他对荀戟是特别地信任。他由衷地说:“要是满朝文武都像止戈这样支持老夫,这大汉朝就能再一次中兴啊!”
荀戟立刻从怀里掏出一个锦袋,说:“叔父,为了完成你的心愿,侄婿有一个大礼要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