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这场意外得比试就这么结束了,但是方艳青忽视了张三丰这位武林前辈在武学上得造诣和敏锐。
原来,俞莲舟在和方艳青告别之后,便跟张翠山一起迫不及待得找到了张三丰,并合力向他演示了一番和方艳青拆招时领悟出来得太极剑。
于是在方艳青临行之前,张三丰竟将武当派的那部分九阳功手书了一份送给她。
九阳功高深无比,峨嵋派师祖郭襄当年只以其部分心法便能作为根基创建了峨眉武学的体系。
而武当派也是如此。
因此,九阳功密集的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方艳青虽说在看见这手书时,多少猜到了些缘故,但却更加觉得无功不受禄,便推辞不受。
可张三丰却道:“方才莲舟所演示之剑法,剑为己身,以身驭剑。与剑诀衬,相随成势。神、意、气、力完美相融,身躯各处神妙相随,吐纳精准自然,动作刚柔并置,活跃而不轻浮,厚重而不呆滞,绝非一蹴而就可成。
我不想让徒儿发现自己受人指点而不自知,却也不想他错过如此精妙之武学。此套剑法已成体系,其中变化万千,可化掌法、拳法,加以时日足可媲美九阳功。
所以,老道以此为谢礼,小友也担当的起。”
方艳青听出张三丰心意已决,而她也不是喜欢过分推辞的人,何况这半部九阳功确实有益于峨眉功法的完善,因此便躬身一礼,道:“如此,晚辈便生受了。峨嵋派和武当派的九阳功本就同出一脉,待晚辈将二者融汇之后,再请前辈指点。”
方艳青这话便是表明,当她把这两派的九阳功融合之后,便会和武当派共享。
即便是以张三丰之豁达心性,听了方艳青这话也不由一愣,毕竟武林中人敝帚自珍依旧,各家武学素来不外传。尤其是那些传承已久的门派如少林,便是连本派弟子未得师父许可都不能擅自学习少林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