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新的编制

“对!这支单位我们一定要做好。将来,它会成为装甲军的种子部队,抽调到其他新组建的机械化军中。所以,就算现在数量多点,从长远看,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不得不说,朱可夫是有深谋远虑的,这也正是周逸龙的考虑之一。

要么不搞,要搞,就连后续操作也一起想好!

豁然开朗的巴甫洛夫,狠狠拍了拍自己的光头,咬牙保证道:

“啥也不说,就是干!一定给你尽快凑齐!”

三人相视一笑,朱可夫又指着手中的文件发问道:

“为什么将重型坦克,集中在一个独立团里,而不是加强给各个装甲旅?”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这是二战当中,苏德两国不断摸索总结后,才做出的调整。

比如德军就搞起了独立重装坦克营,著名的有502,506坦克营等等,全部都是装备虎式和虎王坦克,而苏军搞的,是独立重坦克大队或团。

周逸龙当即解释道:

“将重型坦克分离出来,有两个明显的好处。其一,是不会拖累装甲旅的行军速度。其二,重型坦克成本较高,数量较少,将其安置在战斗群直属下,可以方便最高指挥官,对需要加强的战役方向,进行集中使用,避免因为分散,影响战斗发挥。”

朱可夫听后思索片刻,当即点头表示肯定,随即却又指着另一处发问道:

“那伞兵呢?装甲军里面,为何要配置一个伞兵旅?”

这个问题,就牵扯更大了,周逸龙摊开纸笔,一一详细解释开来。

归根结底,军队的建设工作,跟使用的战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简单点讲,你希望使用什么战术,就要组建什么单位。

周逸龙对装甲兵的建设思路,正是来源于苏军此时还未成型的,“大纵深战术”。

在大纵深战术中,进攻方需要掌握一支强大的“合成集群”,用协同战术突破敌军阵地;同时还需要掌握一支强大的“突击集群”,用以对敌军后方,实施快速猛烈的插穿打击。

在周逸龙构想的编制中,内卫军机步旅兵力雄厚,混成兵种齐全,正适合担任“合成集群”的突破任务;而内卫军装甲旅坦克众多,编制相对较小,突击力一流,更适合担任“突击集群”的穿插任务,对敌军后方实施纵深打击。

至于独立出来的重坦克团和重炮旅等单位,就是供指挥官机动调派的加强兵力了。

与此同时,除去将坦克集中成大兵团使用,还需要使用到空军和空降兵的实时配合。

而空降兵的作用,就类似于长了翅膀的“突击集群”,他们会先行一步,从天而降,卡住敌军后方的各个战略要点。

明白了这个问题,自然就明白周逸龙伸手要空降兵的原因。

他就是打算借着这次机会,将大纵深战术的雏形,一举展现在苏军高层面前。

当然,还有一支非常重要的单位,周逸龙没有列举在这份文件上。

因为这个单位,不能从属于战斗群,它拥有更广阔的使用前景,需要直接建立在内务部之下,它就是周逸龙早已心动的——苏军特种兵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