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清也跟着停下来休息,一直蹲着、弯腰,她也受不了了,听到这里插话问:“那咱们怎么不种晚熟的品种呢?”
“晚熟种怕天气突变,地瓜被霜打到就不能久放。也不怎么好吃。这天天年年都是地瓜当家,能做得到的话总得让大家吃得好些吧。”
白云清跟许安安点点头,这理由没毛病。
才休息一会呢,不远处的临时记分员就走过来看情况了。
这次是按天算公分,书记他们把民兵队长请出来负责管大家劳动情况。
民兵队长姓金,金秆。跟金和书记是同辈人,在村子里辈分大,加上老人家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红军,说话有分量。都服他管。
许安安三人也老老实实继续捡地瓜
。
秋收时间长,活不怎么急,能慢慢来。金队长舍不得出大价钱跟隔壁在山里一些的人家买肉吃,就都让大家吃自己的,一人提前分了20斤白面就当补贴了。
这白面队里都是按人头分,人均能分到的白面在50斤上下。
队里一年分两次,秋收一次,过年一次。后面的玉米、高粱、地瓜,这些也是按人头来的,公分越高的人家,玉米跟高粱就分越多,地瓜制品最少。地瓜做的东西又还有分的,粉条跟地瓜面是最好的,其次淀粉,最后才是地瓜干、鲜地瓜。你家公分越高就越有余地挑选。
总体来说,整个金家村人人都能吃饱,但吃好就不一定了。
至于知青们,这群人都在为自己能挑选地瓜制品而努力。因为他们只有单个人跟两个人的组合,压根比不过村里一家三四五六口人累积公分的。年年都是垫底的存在。玉米面这些只能拿最低配置,分到他们手上最多的是鲜地瓜,虽然队里会额外多给一些量,但要自己弄成干货,平白多出不少力气。
开始收地瓜的第三天,就如同江晴跟许安安说的一样,学校停课,全员下地秋收。
多了一群学生娃帮忙洗地瓜,村里又腾出几个妇女帮忙负责洗地瓜淀粉跟切地瓜片。尤其是地瓜片,全靠人力一片一片在刀片上搓出来的。非常费工夫。
许安安三人连续捡了十几天地瓜,从8月份中旬捡到9月初。等到9月初时,地瓜地里基本都只剩收尾了,今年有驴子牵磨,队里不需要另外安排人去推磨,省老大的劲。人力空出来,就接着被安排去收棉花、花生、黄豆这些小规模种植的产物。
等9月中旬,那些地全都收完,被队长他们安排深耕翻过一遍后,只剩玉米地。
而队里的仓库被地瓜堆得满满当当,为了减轻储存负担,金队长大手一挥,留出要上交的棉花、黄豆这两种经济作物,其他的全都让社员们停下来先休息2天,把东西分下去在开始收玉米。
这时候就突显出家里人多得好处了,尤其是今年才来的许安安、白云清、何明志三个人,眼睁睁看大家领了自己的份后,只剩他们三个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