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负重决择
在农村人看来,相比卫校、中师、农校、茶校这四种选择,到城里去读高中则是「鸡肋」。
去读嘛,考上大学的几率小之又小,每年县里乡里有几个人能考上大学那是明摆着的,浪费三年时间和金钱不说,还可能让孩「坏了胚」。
对乡下人来讲,十六七八岁这三年正是长劳力的时候,如果这三年花在学校里,又没考上大学,三年时间把人惯懒了,眼光却养高了,无论是上山还是下田,什么活都不会干,更不甘心干,胸中有点墨水,但又换不来饭吃,高不成、低不就,惹得家人犯难。
考上高中,不让去吧,既怕真有祖坟冒青烟的好事被错过了,还怕自己老了,被晚辈把这个事拿来出来说。况且孩子考上高中不让去读,说出去也不好听。
德绍把两头水牛卖了,再东拼西凑一点、找人家借一点,凑足了1800块的调剂费和一个学期的学杂费、住宿费,让小虎去读县二中。
到二中报名后,学校里没有区分调剂生和计划生,而是一起编班。
高一年级一共六个班,小虎被分在了四班,用两头水牛换来的座位被安排在第二排靠近走廊一侧的窗户下。
小虎的同桌是从浙源考来的,那里是徽饶古道的必经之地,浙源的察关、虹关是很多电影电视的取景地。
有文字记载的世界上身高最高的人詹世钗于1841年出生于浙源虹关,长大以后跟随家人到上海做徽墨,被英国人发现并将其带到国外,其在虹关村的祖居名为「玉映堂」建于明代,现在依然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