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第一百一十二章

自于每天早上都流鼻血这事,就不必告诉他们了,徒惹家人担心。

现在下船来了,地方也宽敞,他每日多练练武艺,应该就没事了。赵青昭不确定的想。

“快坐下来,先用膳。”

孙如玉闻言连声附和道:“是极,是极,大家先吃饭。”

“家里祖父祖母身体可好。”

“父亲放心,祖父母身体都好,精神气也十分不错。”

“如此甚好,哎!这个味道不错,多吃一些……”

时光匆匆而逝,还有两天赵青昭就要去翰林院报到了。这天外出海贸的管事突然求见。

“快请”。赵青昭放下书本,随风燕一起去到了外厅。

外厅海贸的管事一见到赵青朝便行了一个大礼。

“此次幸不辱命。”这些年种种风险暂且不提,经过多年努力之后。他们终于成功了。海贸暴利。这可是多大的商机啊!他甚至能看到这条光明大道摆在他面前了,此后定能衣食无忧,富裕三代啊!!

赵清昭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快起来,辛苦你们了”。

海贸管事摇摇头,“不敢当公子一声辛苦,这些年公子一直投钱,却一直失败,没能让公子有所回报,真是惭愧啊!”

“往事随风,不必追忆,还是要朝前看。”

管事点点头很是。接着开始汇报:“这一次我们出海,是往南行驶,行驶途中之后遇到了几个小岛,本打算在岛上交换些许物资便继续航行,可听岛上几个老人家说,最近可能会起风浪。为了以防万一,便和当地人交换完了物资,就赶回来了。”

赵青昭点点头肯定了他们的做法,“一切还是要以自家性命为主。若是有性命之忧,那就不美了。”

管事听见赵青昭如此说话,十分感动。他这次其实还是保守了。若是主家借此发难,他也只能认命。没想主家还是一如既往的将兄弟们的生命放在前头,也不枉大家一条心的跟着主家干了。

“此外出行驶所购的货物,如丝绸、茶叶、瓷器等一共购置了一万两白银。在此交易中最受欢迎也是这三种,所交换的货物实际价值大概在100万两左右,多是一些宝石,红珊瑚和稀有的香料之类。这些东西我此次前来也带来了些许,请公子过目。”

赵青昭随着管事目光,移到了旁边的礼盒。目光所道之处堆着高高的礼盒。

赵青昭随手打开一个礼盒,发现里面是个一米多高的红珊瑚。珊瑚质地红润。美艳非常十分罕见。

下一个箱子是一箱子宝石,宝石形状各异,清透润泽,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芒。香料之中以胡椒最为昂贵,辛辣刺鼻。

虽然家产丰饶,吃穿用度都是极好,可他还是有一种一夜暴富的感觉。

赵青昭轻轻啧了一声合上盒子。

“管事舟车劳顿,不如前去厢房稍作休息。”赵青昭语音刚落便发现管事欲言又止。

“管事有话但说无妨。不必拘谨。”

“公子容禀,”海贸管事顿了顿,从手中掏出了一张纸,“画上是公子之前叫我们寻找的东西名为土豆。”

赵青朝点点头,“难道?”赵青昭有点激动。

海贸管点点头肯定了他的猜想说“确实如此,我们这次寻到了一个名叫土疙瘩的东西,这个东西名字虽然和公子所说的不一样,但是其它却是一般无二。是我们在海岛上跟当地人换的,据他们所说,也是其他海贸船和他们交易的东西。因为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便搁置在一旁了。此次听说我们需要,便把东西交给我们了。”

说到这里管事顿了顿:“属下有错。”说着,管事跪下来开始请罪。

赵青昭有点惊讶:“哦,此话怎讲?”

“因船上的船员保管不力,致使这个东西受潮发芽了,可能不堪大用了。”

赵青朝闻言愣了一下,随后说:“不知管事可有带来否?容我前去看一看。”

管事点点头:“这次带过来了,公子请看。”

赵清朝和管事轻移两步,便看到了礼盒背后的两个麻袋子。

风燕见状,配剑轻挽,咔嚓一下嘛,便把密封的袋子打开了。

袋子一打开土疙瘩便从里面滚出来了。

赵青昭定眼一看,果然是土豆无疑,心里喜不胜禁。

他拿了一个滚动的土豆。在手里仔细翻看。

有此物之后,大魏朝百姓便有了饱腹之物,遇到天灾人祸,也能填饱肚子了。

“你们此次做的甚好,这次海贸之人,我都会依照之前承诺,一一行赏,有功之人,另外还有重赏。”

管事闻言,笑意盈满了脸庞,:“我在这里待大家伙多谢公子。我们会再接再厉,继续为公子效力”

赵青昭失笑:“我这里还有一件事需要管事你去做。”

赵青招招手,在管事耳边耳语了一番,管事不住点头,擦了擦汗,便退下了。

此时正值春季,正是土豆种植的好时机。赵青昭命人将土豆倒在在篮筐里面。

土豆这个东西不是按个数种植的,只要土豆发芽,便可以沿青芽把土豆切成无数个小块,然后开始种植。

所以虽然这两麻袋看着少,但是如果真的切开。那数量还不少呢。

可惜他还有两天便要入职了,这件事暂且只能交给他人去做。

晚饭过后赵青昭在书房问赵长松:“我们家在京都可有庄子”

赵长松得意的点了点头,“我们家在京都还有千顷良田。虽算不上多,但供应府上吃喝绰绰有余。”

赵青昭点了点头,:“那不知在何处呢?”

闻言赵长松脸色僵了僵,:“在京郊20里外”那个庄子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段,再远一点点都算不得京郊了。

赵青朝闻言却没有多惊讶,反而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他们家虽然有钱,但是京城权贵云集,有这么多田已经算很不错了。

再加上他要做的事情,暂时不便宣之于众。在偏僻之处更好。

赵青朝也没有瞒着赵长松的意思。将土豆之事全盘托出了。

赵长松想着,儿子虽说是在书中耳闻,恐当不得真。但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再加上他明白赵青昭的性格,从来都不是无的放矢的。所以这事还未尝不是真的。

“此事还劳父亲费心了。”

赵长松闻言,激动得双手颤抖。

“昭哥儿此事是真的吗?我……对了,这是可告诉了祖父。”

赵清昭点点头,:“是,已经书信送给祖父了,但路途遥远可能要耽搁一些日子。”

赵长松闻言不住的附和,可显然心思已不全然在这上面了。他现在恨不得立刻去把土豆守着才好。

“这件事就交给父亲吧,我保证一定能把它办好,你且先去忙吧,后天就要去翰林院当值了,且不用分心。”赵长松说完就急急忙忙的离开了。

赵青昭不禁莞尔,随后摇摇头,出去了。

赵清朝的官职是从六品修撰。

大魏朝的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到中午12点,下午2点到晚上5点。每10天休一日。

这样想来与在白鹭书院读书的时间也大致相同。不过就是过年时节的假期。大大的缩短了。

不过好在赵青昭这个品阶还远远达不到上朝的要求。若是上朝那就要更早了。大概是早上6点左右。

想到这里,赵青昭手上的朝堂人物简介关系图也不香了。

这个时间表真的是很让人没有上进的呀。不过好在随着官越做越大,自己的下属也越来越多,倒不必亲力亲为。

很多大人,或者家中背景过硬的官员。若是家中有事也可点个卯就离去。和现代社会也差不多了,熬的就是资历和品阶。

时间飞逝,转眼就是赵青昭要去上班的日子。

早上赵青昭起了一个大早,差不多6点左右就起来了,与上朝的老大人相比,可能有点晚。但对赵青昭而言,此时还刚刚好。

吃过早饭,在父母的目送中赵青昭离开了赵府。

此时京城的天还未破晓,初春的早上仍然还有些许余寒。赵清昭骑着马,慢腾腾的在京城大道上奔走。大半个时辰之后他到了翰林院。

翰林院不愧为大魏官场最为清贵的地方。整个官邸都是清雅素净的,没有一丝俏皮的颜色。赵青昭来的还算早。不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人陆陆续续的到值了。

赵青昭点了卯之后,便在翰林院前辈的指引下坐到了自己的办公桌上。

他虽然是状元但是这么多年来。大魏的状元数不胜数。在翰林院完全不稀奇了。

这些状元之中若是有本事的,便自然能离开翰林院,扶摇直上。若是背景不够硬,自身能力也有稍许欠缺。便只能呆在翰林苑。或许一辈子也不会挪窝。

是以状元这个名头在翰林院还真的不稀奇。虽然赵青昭是大魏朝第一个六元及第,但也只是这样罢了。最多让人多看两眼。

前来指引的前辈,告诉赵青昭平日所要负责的事务之后便离开了。

说是负责一些书籍修改撰写,但其实也没有什么很重要的事情,特别是他刚来。近半个月最主要的也便是熟悉熟悉自己的业务范围。

比如说,读读前人所写的文章,还有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

这些对于赵青昭而言。都算不上难,拖过目不忘的福,这些丝毫没有难度。

这种工作就相当于他在现代公司里的行政小职员的工作。

枯燥乏味,而且千篇一律。

不过赵青昭他有的是耐心。虽然事情很无聊,但是书多呀。看书实在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里面很多书都是不能对外界开放的,比如帝王的起居录。这些东西能看,但却属于禁止抄写的那一类。

赵清朝上班的工作日常就看看起居录或者抄一抄比较珍贵的书籍孤本,也就没有其他事情了。

中午官邸它是提供午饭的,不过这个午饭需要每个月上交餐费的。若是住得远的同僚。选择在官邸里就餐就很是便宜。但翰林院还有很多像赵青昭这样不差钱的主。

不是出去吃,就是订餐来官邸吃。不过赵青昭这一批同年刚来,还没有这么高调。不管是官家子弟或农家子弟,都还暂时在前期观望。

至少要在翰林院站稳脚跟了,再便宜行事。

官场这种必要的人际交往,赵青昭做的是得心应手。中午便请了几个相熟的同年和早上接引的前辈。一起去定好了的餐馆用餐。

因为正值太后孝中。所以定的不是什么很出名的大餐馆。几人也未大鱼大肉。吃的很是朴素清淡。

指引前辈也未有受到冷落的意思。反而和他们热聊起来了。讲了讲许多官场的潜规则,例如顶头上司喜欢的风格品位和忌讳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真假不论。倒很是他们现在需要的东西。

吃过一顿饭之后,赵青昭肉眼可见的和大家打成了一团。和各位翰林院的前辈的关系的日渐融洽了起来。

不过赵青昭却不是和人人都相处得好的。虽然赵家自认为是书香门第。但在落在京城大部分权贵的眼里,就是一家道中落的破落户,根本算不的什么。

在京城的官场里面,寒门子弟和官家子弟是两个定位分明的团体。两个团体说不上有多么敌视,但是要说能多么亲密那就是不可能了。

以裴霖为首的众人和赵青昭的关系,便颇有些不冷不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