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人穷但不能志短

其实,不用大人嘱咐,这方面孩子们是有丰富经验的。不管是“五十头”的还是“一百头”的小鞭儿,在孩子的心里那都是无比金贵,不到实在手痒痒得不行了,是不会舍得放掉一个的。如果赶上大队部或供销社等放长挂鞭炮的时候,一群孩子就会蜂拥而上,争抢没有响的“哑炮”。要是幸运的话捡上两三个带着“捻儿”的,会高兴上一整天……

安七十七家上有老、下有小,而且前些年的一场大洪水冲走了大半个家底儿,生活就一直紧紧巴巴的。过年了,别的都可以省,唯独年三十儿的饺子是不能省的,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盼着呢。而且,这顿饺子的意义太特殊了,过年要是不吃饺子,那还算过年吗?穷过富过,饺子不能落过……

为了这顿饺子,莎林娜确实是煞费了苦心。好不容易准备出了馅儿,白面却不够了。家里的白面袋子只剩下一个底儿,不足两碗了。大过年的,总不能让家人吃掺上玉米面的“两合面”饺子吧?怎么办?去借吧。全屯子掐着一头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家里有余面的应该不会超过十家。去谁家借呢?想来想去,莎林娜想到了刘光。别看起了个挺爷们儿的名字,刘光可是个女的,和孙德厚是一家,两口子。

孙德厚是学校正式的老师,吃的是让人羡慕的“红本粮”,每月都有细粮供应,家里的白面还是有富于的。当然,并不是他们家白面多得吃不了,是口挪肚攒节省下来的。

…………

过年,欢乐大多是孩子们的。因为他们不用为生计发愁,只要放开肚皮吃、撒了欢儿地疯就行。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家里的大人们就不一样了,考虑的事情太多太多、缺少的东西太多太多……

年三十儿的晚上,阿来夫和李三福一帮淘小子在屯子里疯够了,才提着玻璃罐头瓶做的小灯笼回了家,准备吃“一年一度”的、几乎可以满嘴流油的饺子。

年三十儿的饺子绝对值得期待。其实,主要原因是平时基本上吃不到,端午节、中秋节有可能包上一顿,那和过年没什么区别。

饺子,是那个时代人的奢侈记忆。做梦时吃上一口,醒来吧嗒吧嗒嘴,好像还有香味儿呢。

…………

阿来夫就算是困得睁不开眼睛了,还是硬撑着等着半夜这顿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