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歪风邪气必须刹住

特木尔有个表弟名叫赵有亮,是幸福路村的,也称得上是个小混混,在村子里的名气仅仅落后于李秋风。前些年,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却很少来月牙河村。后来,阿来夫与李春草结了婚,算是缓和了两村的“仇怨”,村民之间的往来就多了些,赵有亮往特木尔家跑了几趟。

二十八岁了,赵有亮还是“混”,用村里人的话评价就是“不定性、不准成”。在幸福路村,基本上没人敢惹他,这其中有怕的成分,更多的却是烦。正如一句歇后语所言“癞蛤蟆上脚面——不咬人‘咯应’人”。“咯应”是土话儿,就是形容很烦人,而且还含有“恶心、埋汰”的意思。

赵有亮一直信奉“富贵险中求”。听到月牙河村一带发现古墓的消息就跑来凑热闹,结果,他就成了第一个因为此事被公安局带走的人。

那天,公安机关找到了特木尔,要他赶紧配合,做好群众的工作,不然真的要抓人了。

特木尔被弄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了。白书记还在“里面”,咸菜厂何去何从,村里盗墓风四起,表弟赵有亮因偷挖古墓被抓、村里计划生育工作千头万绪……他在想,我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还兼着村里的治保主任呢。“治保治保”,就是要治理好村子保一方平安,说白了就是不许出乱子。可眼下呢……

…………

月牙河村“兵荒马乱”,孔雀屏草原风平浪静。

日子过起来了,鲍青山特意买了一辆摩托车,没事儿就在草原上风驰电掣。

这天,于秀兰和鲍青山商量,要回春州县太和乡河兴村的家里看一看,想让他骑摩托车带自己回去。

“那么老远?骑摩托车多累啊?”

于秀兰假装生气地说:这时候嫌累了?刚介绍对象那会儿,你坐班车儿一坐一天,那都劲儿劲儿,去得可勤快了。

鲍青山不好意思地笑了,说:那时候——那时候还是太年轻……

“现在咋了?嫌弃我了?”

“哪敢啊?我去还不行吗?我知道,你就是想回娘家显摆显摆咱家的新摩托。”

于秀兰抿嘴一乐,说:知道就好。另外啊,咱们再顺路拐到月牙河,我想阿尔斯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