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充满希望的土地

萧一民望着远处的别林斯高普海,这里几乎能看到世界上所有国家派来的船只。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组织科考队前往南极,哪怕是一些非洲小国,也派出了自己的“独木舟科考队”前往南极。

这不值

得取笑,这是那些小国为了自己的生存在竭尽全力。

每一个为生存而竭尽全力的民族都应得到尊敬。

南美洲南端仅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半岛隔海相望,虽然德雷克海峡宽度超过900公里,平均水深3400米,但这里毕竟是距离南极最近的陆地。

这也导致整个南美洲的人几乎都在涌向这里,导致阿国不得不关闭边境,限制人员流动。

南极啊!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在南设得兰群岛,各国代表在此召开首届南极-联合国大会。

这就是非洲小国拼了命也要派人去南极的原因,如果没人来,自己的国家就会连参会的资格都没有。

会议的主题,就是讨论如何划分南极的领土。因为在未来几个星期以内,很可能整个世界都会搬到南极大陆。

罗斯提议按现有国土面积,等比例划分南极的领土。但是应和者寥寥,谁都知道罗斯打的什么算盘。

印第安提议按人口数量,等比例划分南极领土。但没人理阿三。

也有国家提出以南极点为中心,以圆周度数将南极均分成一个个扇形面积,综合考量人口和原国土面积来划分南极土地,这样最公平。

但这遭到了很多小国的反对,因为这样极有可能出现一些长度几百公里,宽度却不超过一米的奇怪国家。

米国提议按现有实际控制情况,引用国际法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定义,划分南极领土。

米国在南极拥有数量最多的科考站,这也意味着将有一半的南极领土被划入米国的“专属经济区”。

而且有能力在南极建立科考站的,普遍都是中大型国家,小国在南极根本没有立足之地。这样的方案自然没有多少国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