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讽刺小说

加密疑案 狐狸猫 888 字 2022-10-28

纵观整本笔记,就是一本讽刺小说。乔川把自己这个主角塑造成了一个失败者,反而突出了配角卢昶。这个年轻人经过四起案件的成长蜕变。

第一起案件,卢昶就是个寂寂无名的警长,只会配合乔川;第二起案件,卢昶的调查推理能力胜于乔川;第三起案件,卢昶反抗贪赃枉法的陶局长,联合其他人策划了一个全员真凶的计划一石二鸟;第四起案件,卢昶说他已经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彼时的他很可能已经是一名潜伏在国民党警察局里的我党同志,为了拯救两个热血青年,他用死囚替换了他们。

根据笔记里暗示的内容,其实打从第三起案件,卢昶就已经后知后觉,乔川是个笨蛋侦探,前两次全都自以为是地坚持着错误的推理,所以才敢于拉他进入他们的计划,把他当做一个工具。

第四起案件,苏采苓的话中也暗示了她早在苏公馆案子的时候就看穿了乔川是个无能的侦探,推理错误,沽名钓誉。卞小山的话则是暗示苏采苓已经把她看穿的乔川的失败告诉给了他。

所以这一次苏采苓跟卞小山的计划里也把实力不济的乔川纳入进来,他们本以为这一次乔川会继续充当一个被他们摆布的棋子,根本无法看穿他们的计谋,最后只能登报认输。

只可惜,乔川再错了三次之后,居然在第四次开窍,终于对了一回。

乔川这样写,其实就是在自嘲。他想要告诉读者,现实中在尚城的四个案子,他错了三回,第四次纵然是对了,算是取得了一点点胜利,但是也无法挽回已经铸成的大错。

也许,乔川笔下的卢昶是他理想中的自己,这本虚构的笔记小说不单单要承担乔川揭露历史罪案真相,表达忏悔的任务,他还寄托着乔川美好而永远不可能达成的心愿——他希望自己是卢昶,一个从未犯错,立场坚定,聪明睿智,前途光明,有理想有报复的人。

易文翰和吉时一直都有一个疑问,乔川是如何意识到自己推理错误的呢?到底是什么契机,让他后知后觉,自己错怪了傅琛?

也许答案就在这笔记的最后一起案件之中,在这虚构故事指向的真实历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