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那么沈游只能够选择使用大家都在用的压榨法。

沈游抽空调查了一下,丁家村会种植少量的芝麻,年年收了芝麻之后就去油坊榨油,付一点加工费即可,这样的油基本省一点就可以够他们吃一年的。

看上去沈游搞油好像没什么前途,但是她敏锐的意识到,这种自给自足的方法最大的毛病就是需要自己提供芝麻,也就占据了许多土地。

在纺织业一片兴盛,南方的改稻为桑轰轰烈烈的情况下,大家恨不能连睡觉的床都种上桑树,更别提要花地方种芝麻了。

如果沈游的油价可以低廉到一定程度,精打细算的老百姓一定会蜂拥而上,他们还可以把节省出来的土地拿来种桑树。这可比榨油有钱途多了。

况且一旦改稻为桑愈演愈烈,种植芝麻的人必定会相应减少,油价都有可能要上涨。这时候做油简直大有钱途。

问题就在于怎么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取出更多的油来。

沈游最先想到的就是更换原料。

大齐主要的榨油原料是芝麻,沈游当即想到了大豆。麻烦的是,大齐早就有人试验过各种原料榨油,最终发现大豆的出油率比不上芝麻。

所以大齐百姓在朴素的社会实践之后选择了以芝麻作为主要的榨油材料,还有什么菜籽油、鱼油等等小众油。

明知道大豆的含油量高于芝麻,碍于提取工艺无法改进,沈游迫于无奈只好放弃使用大豆。

这样一来,她就只能在芝麻上打转了。

八九月正好是芝麻的收获季节,但是现在已经十月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