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一照,活生生把他衬得宛如杀神在世。
“朕早就知道”,佘崇明近乎悲愤,“乱臣贼子!乱臣贼子!”
“臣问心无愧”,赵识双膝跪地却抬头挺胸,“臣承蒙陛下恩义,却又无法悖逆天下大势。于是纠结反复,犹疑不决。直至前些日子终于下定决心”。
他跪伏在地,行了个叩首大礼,“还请陛下随臣前往临川府,臣必保陛下全家老小、妻儿子女性命!”
佘崇明腿软的要命,却还一动不动。
刘三俊嗤笑,他轻轻动了动佘崇明脖颈间的刀,“你这人秉性多疑,赵识背叛了你,他的话你是决计不肯再相信了”。
佘崇明顿时一僵。
刘三俊语带笑意,“我倒是可以允诺你,保证不伤你性命。因为赵将军投靠我们唯一的条件,就是保住佘崇明的命”。
说着,他感叹道,“你佘崇明能有此忠心耿耿之人,也不算白活一遭!”
“放屁!”
佘崇明怒极,他两条腿都不抖了,咆哮道,“此人忘恩负义,引你们皂衣军入城,让我成了亡国之君!难不成我还得感激他?!”
“不不”,刘三俊笑起来,语气平静,“你做了亡国之君可不是赵将军害得”。
“我们这个计划呢,其实是极粗糙的。唯一的精细之处就是算准了人性”。
刘三俊解释道,“你自己调派士卒入宫保卫自己,于是调来了大量的赵识部;自己找来心腹大臣商议,将一干重臣都汇集到了宫中,让我们一网打尽;自己派遣太监前去传旨,让我们诈开了武备库、粮仓的大门”。
从头到尾,整个计划都是佘崇明自己促成的。他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后自己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刘三俊难得有这么多话,他点评道,“因为多疑、怕死就是你最大的两个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