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里,京都文会不盛行了,人人窝在房间里温书,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比考生更忙碌的是京都府衙的官吏。
他们不仅要承担这一次的招生考试,还得跟朝中官吏一起配合进行首次大朝会。
首先就是匠科的日夜赶工。
他们得把西北角的文正殿该拆的拆,该扩建的扩建,完成一个大型的,可供容纳一万人的露天会场。
除此之外,其余各科司也动员起来,宣传科要负责宣传,医科得做好突发医疗保障,各科司的负责人到时候都得上台。
更麻烦的是前置准备工作,情搜科靠着卓越的情报工作,得去联系该行业某些有名望的人来参加大朝会。紧接着,由户科下辖的行业管理司见证一场场行业洽谈会,选举行首,制定规则……
六个月的时间里,各个省份百姓在不断的涌入该省份的府城,力求能够参与这些行业洽谈会。
最后一个月,各个省份选举出来的各行各业的行首们齐聚京都,试图商议出适合该行业运行的规矩,并且由官府做见证,签订了行业规则。
当然,这样商议出来的规矩充斥着极多的不合理之处,然而这是第一次,底层的百姓能够借助行业洽谈会,提出自己的意见,拥有了话语权。
这还只是第一次大朝会,等到三年以后的第二次,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试图参与到会议中来。
整个朝廷,宛如一驾大型机器,迅速运转起来。
这一日,招考终于告一段落,成绩尚且还未出来,京都却已经热闹的宛如在油锅里倒沸油了。
因为十月十五日,大朝会正式开始了。
黄霞从来没有来过这么大的地方。放眼望去,环绕全场、参差错落的台阶上坐满了人,密密麻麻,挤挤挨挨。
“快快快,咱们快去找位子,二十七排三十五座”,赵琦连声喊道。他跟个老大哥似的,带着身后那群小鸡崽,可算是操碎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