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韵这个让知识青年作为电影解说员,凭文化宣传成绩而排序的提议一交上去,立刻就获得了不少的支持。
这样一来,既能解决了知识青年们为了先回城而明争暗斗的情况,二来又能继续当年知青下乡宣扬文化的真正意义,让有知识的青年们为农村带去知识文化的传播。
在得到了许可之后,苏韵就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辗转去了周边各处市镇,一边帮助宣传一边总结下来一份电影内容及核心思想的大纲文本,发给了各处农村派出来的知情参考。
前期让知青们根据大纲文本加工为他们自己的解说笔记,而这一批基本都是精挑细选选出来的活跃分子和心中充满了回城斗志的青年,苏韵不愁他们不卖力。
因为电影资源缺乏而苏韵又是大力主动投诚的关系,所以她送来的这几部电影基本都设定了半年以上的上映期。到了播映后期电影重播多次了,大部分劳动人民都明白故事内容并且能以老带新给后来人讲解后,知青们也功成身退,兼且还可以此为先例,给别处后续接着播放电影的地区进行参考。
以上种种,除了能说一句苏韵为了电影下乡文化宣传不遗余力之外,也能说她一句资本家在压榨剩余劳动力一途上真的是太绝……
当榕树下的村民正在说得兴高采烈的时候,几个不速之客的到来,忽然就打破了这一番热闹。
这是村里脾气最倔强的李老太和她的儿媳妇吴秀兰,以及她家那个遗腹女张小英。
据说李老太年轻时曾经是大户人家的丫鬟,后来逃难时被主家卖给了张家做媳妇,丈夫出海捕鱼意外身亡,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儿子也在结婚那一年同样步了丈夫的后尘,如今就只剩下三婆孙相依为命。
但李老太特别看不顺眼儿媳妇吴秀兰,认为她生了个女娃没能为张家留下香火,动辄就对儿媳和孙女又打又骂,从来就没有过好脸。
队里的干部以“时代不同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妇女照样也能顶半边天”的说法劝了多次,都没能改变李老太的想法。
时至今日,李老太还是照旧对搬到镇子里的另一支张家的那几个男孩掏心掏肺,有了什么好的都往那里送,丝毫不顾自家人饿得面黄肌瘦。
看到跟在后头的吴秀兰和张小英今日难得的精神,而且还穿了一身没有补丁的新衣服,众人都觉得惊奇。
但更让人惊奇的是,李老太还给儿媳妇和孙女各买了一套电影票!
他们村里的电影票价钱不高,3分钱一张,一套新年礼包囊括《天生一对》、《人工智能》、《艺伎回忆录》、《灵异第六感》、《这个杀手不太冷》以及《怦然心动》六张电影票,从除夕晚一直到年初五每天晚上放一部电影,总共要价1毛5分钱,算下来比单买便宜,不少精打细算又有点余钱的人都买了新年礼包全套。
像李老太这样苛刻儿媳和孙女满脑子封建思想的人,为什么突然对她们这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