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换汤不换药(一)

AI创世纪 武装的先知 1822 字 2024-05-20

捷克实际上是一个传统的东中欧工业强国,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军火制造,冶金工业等重工业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当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国家联盟解体之时,捷克的

工业体系正处于从国营化和苏联式的命令性计划体系中,转型为私营经济的私有化过程之中。

受到计划经济体制被戈尔巴乔夫式的改革打破的影响,捷克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准较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有了比较大的下降。而且,捷克国内的经济结构呈现高度集中的公有化状态,私营经济的比重很小,公有制经济以96%的比重占据了绝对主导成分。

在政治和社会心理方面,捷克虽然在实行苏联体制之前就已经拥有一定程度的议会民主、共和宪政等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但同时,由于中欧地区是多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发源地和主要活动地区,身处中欧核心的捷克也因此有着深刻的左翼思想传统。

在这种历史传统之下,民主参与、监督理念和左翼平等理念成为捷克社会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并直接决定了捷克经济转轨的方式和途径。

当时捷克的公有企业以大型企业居多。公民个人很难有财力直接收购公有企业,而且,由于历史上的发达工业国地位,捷克人的民族自豪感很强,不愿意采取大量引进外资的方式,加之受到左翼观念的影响,捷克的经济转轨从一开始就非常强调平等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捷

克选择了“在起点平等的基础上找到最初的所有者”的转轨方式。

1992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开始证券私有化的第一次浪潮。政府把大中型公有企业估价分股,准备以平分股权的方式把这些公有资产分给所有捷克公民。在交纳一笔登记费之后,所有捷克公民都会领到一个含有1000个投资点的投资券,用来购买公有企业的股份。

1993年11月,联邦解体后成立的捷克共和国又开始第二波私有化,一共有1030万公民有权得到投资券。到12月已有其中的600万人支付了登记费,获得了第二期投资券。但是直到1996年6月,捷克才正式宣布结束私有化工作,工业企业中已有92%完成私有化。至此,捷克成为继前东德之后第二个完成私有化改造的前东欧国家。

私有化转轨开始以后,捷克的经济并没有迅速出现起色,在经历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离的事件,捷克经济开始陷入疲软之中。

由于打着“起点公平”旗号所进行的私有化改革喂饱了一批中饱私囊的巧取豪夺者,捷克人对转轨的认可度并不是很高。

所以为了使社会始终保持稳定,执政的克劳斯政府虽然属于右翼,但也开始大力奉行高税收高福利的左派政策,包括确保高就业率以及其他多方面的社会福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