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凭什么要他们为了灾民呕心沥血,付出自己的家财?

无论黎民百姓还是商贾士族,全都嗅到灾年风雨欲来的前兆,纷纷囤起粮食。

如今京城中粮食千金难求,不少人家掏了大半的家底,买了粮食,就是盼粮仓里的存粮能够让他们撑过灾年,谁也不知道灾年会持续多久,粮食自是越多越好。

起初他们还没那么惊慌,可是看清皇帝的无能,他们愈发意识到,多存粮食的必要性。

在乱世之中,尤其是闹饥荒的乱世中,粮食要比钱还要珍贵。

结果皇帝一道圣旨下来,轻巧地要他们把粮食和银钱捐给灾民,说得那般轻松,如今手里的钱粮,就等于他们的命,皇帝强征钱粮,和要他们的命,有何分别?

谁不是靠着手头里那点钱粮,度过接下来的灾年,皇帝下旨征收钱粮,甚至制定征收的标准,给不足就是杀头的大罪,谁担当的起?

那些流民与他们素不相识,那些人到了京城之后,把京城的风气搅地乌烟瘴气,凭什么要他们为了灾民呕心沥血,付出自己的家财?

各家要说一点钱粮也拿不出,是夸张了,但那些钱,无不是压箱底的,打算用于日后应急。

此刻把钱粮缴上去,等于断了自己的后路,可是不缴,就是一个死。

是夜。

曾经繁华的京城,如今入夜之后街上行人寥寥,大多商铺在太阳落山前,就闭门谢客。

只有几家规模较大的酒肆客栈还开着,不过门口都配有拿着棍棒的打手,吓住那些灾民,谁要是敢冲上来抢,就得做好挨一顿棍棒的准备。

尽管在风雨飘摇的氛围下,酒肆、客栈仍有宾客来往,不过比起从前还是少了许多。

半个时辰的功夫,几个零星的人影从酒肆后门进来,悄然上了二楼的雅间。

待最后一人坐下,摘下斗篷的兜帽环视雅间,和早已在此等候的同僚对一记视线。

几人神情凝重,蹙起的眉头,隐有焦灼之态,最后一个人一到,就有人着急道:“我们如何是好?家中的钱粮不是没有,可交上去,灾年时间一旦拉长,我们就得搭上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