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省卫生厅及时调集了一批紧急药品支援我们,后果不堪设想。”
李海风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
刘清明接着说:“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我就在想,与其等到问题出现之后,再去手忙脚乱地想办法,为什么不能把工作做在前面?”
“所以,我在为全乡规划产业发展大计的时候,第一个就想到了药材种植这条路子。”
“这份和云州制药厂签订的合同,您可以不把它看成是一份简单的农产品购销合同。”
“那把它看成什么?”
“您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份‘委托生产’合同。”刘清明抛出了一个新颖的说法。
李海风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喔?这个说法很新鲜。”
“其实也不新鲜。”刘清明解释道,“来料加工、委托生产这些模式,在沿海地区十几年前就有了。”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云岭乡委托云州制药厂,利用我们的板蓝根,为我们生产成品药。”
“我们需要战略储备药品,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乡里的老百姓需要通过种植药材来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制药厂需要开工生产,维持运转,养活工人。”
“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合同。”
李海风的眼神渐渐发亮,神情也慢慢放松下来。
但他的问题依然十分尖锐。
“你的想法很有前瞻性。但是,有一个问题你无法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