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刘清明说,“好好干,等孩子出世的时候,咱们乡肯定已经脱贫了。”
“嗯!”
甘宗亮带着满心的喜悦和憧憬,离开了办公室。
他要去召集自己的弟兄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
他们要去干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工程了。
看着他充满干劲的背影,刘清明也感到一阵欣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成立建筑队,只是他计划中的一步。
未来二十年,是华夏基础建设飞速发展的二十年,被后世称为“基建狂魔”。
建筑行业会一直保持着高景气度。
现在打好基础,等队伍成熟了,无论是独立出去成立公司,还是承包给个人,都是一条可以持续为云岭乡造血的路子。
送走甘宗亮,刘清明刚回到办公桌后坐下,桌上的老式电话机响了起来。
他拿起听筒,里面传来一个略带焦急的声音。
“是刘书记吗?我是云州制药厂的蔡国强。”
“蔡厂长,你好。”刘清明说。
“刘书记,省纪委的人,今天上午来我们厂里了。”蔡国强的声音压得很低。
“哦?他们找你了?”
“找了。”蔡国强说,“专门问了我们和你们乡签订的那份板蓝根收购合同的细节。”
“你怎么说的?”刘清明问。
“我……我当然是实话实说。”蔡国强叹了口气,“刘书记,你可真是给我出了个难题啊。”
“这份合同的金额超过一千万,采购量又远超我们厂的正常需求。省里的人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太正常了。”
“他们翻来覆去地问我,是不是收了什么好处,或者有什么私下的协议。这让我怎么回答?”
蔡国强的抱怨,在刘清明的预料之中。
换做任何人,都很难相信,一家企业会心甘情愿地签下一份对自己来说,明显“不合理”的协议,背后没有任何利益输送。
“蔡厂长,你不要有顾虑。”刘清明说,“你只需要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就行了。我们的合同,每一个字都经得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