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太平道

老道长怀抱着某些已经无法被人认同,还会招来嘲笑的想法,进入了随平的宫殿,面见这位统治新夏之地的君主。

一场只有天地才能知道的谈话在深夜中展开,随后在晨光中结束。

走出皇宫的大贤良师开始将精力,放在完善太平道仪轨,充实其道统理论的事情上来。

这让本意为“抗争”所设的太平道,变得更像一个正常宗教了。

而新朝君主,也逐渐的,毫不留情的,展开了对太平道的打压。

有些人受不住压力,

也为了自己所享有的富贵不被皇帝剥夺,便逐渐脱下了太平道的黄巾,成为一个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贵人。

他们仍然会顺应潮流,成为道教的信众,但不再是太平道所记名于度牒的弟子。

有些人心怀不满,来到大贤良师面前,进行争辩,希望让老者能再带着自己冲一次,让皇帝知道,他是依靠太平道的力量,才开创随氏社稷的。

当然,

也会有少部分,不忘初心的弟子,会找到大贤良师,寻求答案。

“争权夺利,这并不符合先师对我等的教导。”

“我道门为天下不平而设,是以谓之‘太平’!”

“如今国家安定,人心逐渐的恢复平和,的确到了太平道在夏国沉寂的时候。”

“可我担忧长久的安乐,会让初心得到更多的遗失,让后继者更加稀少……”

“大贤良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老道长沉默了许久,然后告诉他

“去西方吧。”

“那里会有你们想要寻求,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东西!”

于是,

有黄云从夏国缓缓的凝聚而成,飘向了西方。

它是从尘土中升起来的,是土地的颜色,也是无数百姓日日相对的颜色。

根据《太平经》所述,

这样的颜色,也是昊天上帝最为喜欢的。

上天爱护世人,

所以设立了君主来抚育他们。

如果君主不再履行自己的职责,违背了上天“立君为民”的初衷,

那么黄云就要涌荡起来,席卷大地!

只是,

当怀有“兴天下太平”之志的太平道人来到西秦的土地上后,又面临起了新的问题。

“秦国四周的土地,不比我新夏富足丰饶,因此有许多蛮夷活动。”

“即便迁移了内地的种子来到这边,也会因为营养不够充分,而长成瘦弱的模样,然后被迫接受起胡人的风俗。”

有传教于此的道长,在观察了一番秦国边疆的生活后,对自己的道友们如此说道。

虽然先贤有“人定胜天”之语,

可诸夏君子的务实,也让他们承认“环境造人”这个道理。

人和天地相争斗,

总是有胜有败的。

“所以,我等若想要兴太平于天下四方,惠及万民,便要因地制宜,不可以只知道手捧经书,闭着眼睛念诵经文。”

“这样子做事,是没办法引来他人追随的!”

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