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购入的新豆,醇香异常,可惜烘培度深了半分,瑕不掩瑜。@温瑾下次可试浅烘。”发布时间,昨天下午。配图是两杯咖啡,背景是我家厨房的那台德龙咖啡机。温瑾,我的妻子。她昨天确实在朋友圈发过一张咖啡拉花的照片,配文是“老公的新尝试,味道绝了”。可那杯咖啡,不是我做的。我昨天在公司加班到深夜。
再往前翻。“久违的母校,梧桐依旧。”——定位在我就读的大学,照片里的“我”穿着那件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的驼色风衣,站在校门口。发布时间,五天前。那个时间,我正在城南的会议室里,唇枪舌剑,为一份合同吵到喉咙沙哑。
每一张照片,每一个表情,甚至眼角眉梢那点不易察觉的疲态,都和我一模一样。完美复刻。像一个潜入我皮囊深处的、技艺精湛的鬼魅。
冷汗无声地浸透了后背的睡衣。这不是恶作剧。没有恶作剧能精密到这种程度。这是一种冰冷的、彻骨的窥视和复制。
我颤抖着手,继续向下滑动。时间戳指向未来。
“暴雨猝至,幸有方寸之地可避。”——发布时间显示是明天下午三点。配图是一张从车内看向窗外的照片,雨刷器划出扇形的水痕,窗外街景模糊,但我认得出来,那是西环路高架桥下最容易积水的路段。
“老友远来,彻夜长谈,快哉!”——后天晚上八点。配图是两杯威士忌,背景是我家书房的那扇落地窗,窗外城市的灯火璀璨如星海。可我没有任何一位朋友预告近期会来访。
胃里像塞了一坨冰,沉甸甸地往下坠。空气似乎变得粘稠,每一次呼吸都费力。我猛地从沙发上站起,在黑暗的客厅里来回走了几步,手指插进头发,头皮传来一阵紧涩的疼。是谁?谁在背后操纵这一切?他想干什么?
恐慌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越勒越紧。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重新坐回沙发,指尖冰凉地继续翻看。我必须知道,这个鬼魂,还“预告”了什么。
然后,我看到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