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苇还记得盛锦安刚入京都时候的模样,她那般活力万分,无论说什么,她都能接上个一二。
明明年纪不大,却胜过他们不知多少。
真正是琴棋书画武,样样都会!
蒲苇还记得他和熟悉的几个小少年,看着光芒万丈的她,咬牙切齿。
后来,再看到盛锦安,蒲苇实在觉得奇怪,为何幼年便已经让人惊叹的小姑娘,怎么会越大越不经事?
果然,还是偏信了传言。
经过此事,蒲苇告诫自己,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牢记兼听则明,眼见才能为实,万不可轻易听了别人传出的话便下结论。
那些人为何要这样做?去吃如此想让人认为盛锦安不过如此是为了什么?
蒲苇不傻,只是一想便知道是谁做的。
而且蒲苇也记得,那个说盛锦安失了智的传言是从哪里来的,最早便是从宫中,还有便是柳家,还有武安候府传出来的。
武安候府春媚成了安王庶妃,柳家嫡女如烟是安王妃,只要一联系,蒲苇自然是什么都明白了。
若不是这样,盛锦安在这京都城之内一直都会是一直独秀,又何来京都双姝的说法。
不过这都是柳家想用盛锦安为柳如烟提身份的,而这京都之中的勋贵子弟心里却从来只认曾经的盛锦安,从来没有人把惯会装样子的柳如烟放在心上。
虽然没有人反对这京都双姝的说法,但是纯属不敢直接落了柳相的面子,可实际上京都权贵,功勋之家,没有谁将这双姝的说法当真。
柳家自高兴便好,反正只是一个说法,也不会妨碍他们什么。
而且柳家这般做为了什么,这京中的勋贵家,清贵家又有什么不明白的,无非是为了那高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