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虽无实际效用,但意在安抚民心,也是不可不为。

本是要在山下西岳庙举行大典,可我在山下,突升豪迈之情,拍脑袋:“我们从北坡沿溪谷而上的山道,于山顶设立坛场,也可向上天,同山神少昊,佐证寡人的诚心。”

此举定会让司礼监忙个四脚朝天,但倒并不至于太过劳命伤财,所以即便算是任性之举,也未招致太多反对,就这么定下了。

行至北峰山顶的时候,我又生了些感慨:此处应有缆车站点。

哎,苦了朕的老腰老腿。

虽然时不时可以坐一会儿步辇,可是朕提议爬山的,怎可失信于朝臣,全程叫人抬?还怎么让天地鉴我的诚心?夫子也看着呢。

虽然,他一路坐步辇上的山,不知从何处摘了不知荷叶还是芋头叶子,顶脑门儿上,遮挡隙缝里透进来的光,很是惬意。

问他,就是:“臣年事已高,毕竟不类陛下,青春年少……”

虽然有外人在场,言语措辞恭敬,但“年事已高”一出,除了揶揄我以外我已不作他想。朝堂上驳我的时候明明还“正当壮年”。

---------------------

为了这次祭典,已经斋戒了三日,牺牲所,挑选了供养一个月以上的28头牛,33只羊,34口猪,2只鹿,12只兔,前两日写好了祝文,今日宰好了祭品携同上山,太常寺卿部下会在今日至明早日出前七刻安排好妥当神牌位、供器、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