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页

事情似乎正如这群人所料一般在发展,这使得知府不得不感慨当朝国师的神机妙算,不得不感慨这些昔日不受重视的工部官员们,竟然有这么大的能量。

听见知府的询问,戚淮山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复,他反而转头询问就站在他身旁,甚至比他还要矮上一个脑袋的一个半大少年。

“珩之,你怎么看?”

这个少年知府也是略有耳闻,这个少年少个月才在他们府城考中了头名秉生。

知府这一大把年纪见到过的秀才秉生自然是不再少数,关键是这少年年仅十三岁,十三岁的秉生能够写出大家风范的字迹,能写出连他看了都拍案叫绝的文章,就绝对不会简单。

知府派人去查过了,据闻这少年的父亲乃是一个京官,这几个月才同母亲兄弟一起回乡备考。

这种父亲是京官,耳濡目染之下,安心备考,能写出那样的好文章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事情并不是如知府所想,这小子回到家乡后,别提什么安心备考了,竟然一心的扎在苏州城外,新立起的几个大厂之中。

那几个大厂都是由之前的几位钦差大人亲自督察,秘密置办,知府大人不敢随意去招惹从京城来的大官,自然就没有过多的去过问。

这一查之下,才发现原来那几个大厂,真正的主事人不是那几个帮忙跑腿的钦差,而是这个年仅13岁的半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