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页

“学生的错误被谅解,前提是他们必须认错,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是发展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在学校里只要不是杀人放火了,就很少彻底否定一个学生,因为他们还有转变的可能。”

“但那个编剧是为了什么?难道也是为了自己成长吗?”

“为了名利钱财,在这个过程中,他仅仅是因为取悦了读者观众,就该被无限谅解吗?”

孟淮明就陈词:“凭借情怀和喜爱就能无限拉低底线。”继而反问:“但这就一定是观众或读者的错误?”

除了要压榨剩余价值的资本链条,群众本身就处于半不知情状态,往往是在东窗事发后,才必须面临曾经痴迷的事物本身,这就是瑕疵的事实。

时至今日,再重新思考,似乎发觉这恰好就反向印证了一个可能:恋爱后痛骂前男友或前女友,也许并不是仅能做到不后悔那么简单。

走不到最后,说明他或她给对方造成了厌倦或伤害。

但一部剧、一个人、一本书不会带来这些负面情绪,它的出发点是干净且愉快的。

好像是一场不求结果的暗恋,而等到大家习惯了它的存在是喜悦的代名词时,告之他们劣根所在,正常人都无法接受。

挚爱或亲人不论犯下怎样的罪过,情谊的牵连也会为他找到理由,竭力开脱。

何况为什么要想的那么复杂,抄了、仿了、犯忌了,那不看就好,该快乐还是快乐。

“所以并不该全部责怪观众不能割舍情怀,而是从一开始,就该遏制住这种情怀产生。”

“如果能不贪图i的资本,严厉把关审核制度,及时斩断大面积的恋旧,那么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抉择争执发生在观众之间。”

不过这也是停留在幻想的层面。

燕灰与孟淮明同时陷入当年那次对话的情景中,却又滞留片刻就抽离。

盐熏的事并不容太多缓冲的机会,他现在还没有真正把文章贴上网站,要是等他全部贴完,你来我往开始真正宣传,那么一切都将陷入百口莫辩的境地。

“你打算怎么办?”燕灰沉声:“如果需要酒糟汤圆出面,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