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页

就在白九喃喃自语的时候,潘虎臣赶了驴车刚好经过侯家后。

滋啦——

不知哪家的后厨传来了一阵油锅翻炒的声音,白九大喊着潘虎臣,让他停车。

白九推开了棺材板子跳了出来,站到了地上,轻声说道:“很近了……很近了……这是哪儿?”

潘虎臣拍了拍白九的肩膀,说道:“这是侯家后啊!虽然破落了,但是人可还密得很,按理说……”

“不!柳爷是个疯子,而且是极其聪明的疯子,绝对不可以按常理忖度!这个炒菜的后厨,是哪家馆子?”

“老聚庆成。”潘虎臣答道。

说起这聚庆成,得先讲侯家后。侯家后这地方,位于三岔河口,北临码头,南近估衣街,西倚北大关,东靠大胡同,完全被繁华商区包围。其开辟之早为津门各地之先,商号密集,歌馆楼台相望,琵琶门巷,丛集如薮。斜阳甫淡,灯火万家,辫丝帽影,纸醉金迷。

天津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侯家后顶尖的饭馆号称“八大成”,分别是江叉胡同上的福聚成、聚升成、聚源成,归贾胡同的义和成、义升成,和中街的聚和成、聚乐成,还有宝宴胡同的聚庆成。这其中,尤以聚庆成最为奢华。

然而老话说得好:繁华往事如流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912年,闹了一场“壬子兵变”。驻防天津的张怀芝部趁乱火烧侯家后。“八大成”等诸多商家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他们倒的倒、逃的逃,剩下的不过是个空荡荡的架子,门面还是那个门面,但是已经破落得不成样子了。当年的满汉全席、南北大菜、山珍海馐一样也做不出来,只能做些民间小菜,招揽一些普通食客。

“就是这股炒菜的味道,错不了!里面做的是八大碗。天津馆子,做桂花鱼骨,要先葱花炝勺,再煸鱼骨。唯有这家是煸鱼骨,再炝葱花。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就觉得古怪,这儿的厨子肯定不是天津厨子!我上次停的地方就是这儿。把这家店围了!快!”

白九伸手一指,潘虎臣赶紧下令,让警察们将这三层楼的饭馆在悄无声息之间围了个结结实实。

“这饭店掌柜是谁?”白九的话刚一出口,两个膀大腰圆的兵丁扮作食客,连拉带拽地把一个腿都吓软了的老头儿架出来了。

“你叫什么?”潘虎臣一把揪住了那老头儿。

“老汉唐金河……”

白九拨开人群,走到老头儿眼前,急吼吼地问道:“店是你的?”

“是!我前年盘下来的。”老头儿抖得筛糠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