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页

末世尘光 钢城小草人 983 字 2022-11-23

“我们先假设旧屯进攻忻城的兵力……”张叶昌见鲁子鸣越着急,说话越慢悠悠:“首先旧屯能派出多少兵力,这点我们当初已经计算过,最多八千,这已经是旧屯的极限了。如果平原基地还存在的话,也可以派出四五千人,再加上另外两支军队四千人,总兵力就达到了一万六千左右,这可不是什么小实力,忻城绝对阻挡不住……”。

“可是现在平原基地这支军队不存在了,进攻忻城的军队一下子减少了四五千人,等于少了三分之一,形势一下子就扭转过来。在这几支军队中,以平原基地的战斗力最强,其次是另外两支军队,旧屯的战斗力只能垫底,八千人能起多大的作用真不好说……。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另外两支军队的目的,如果战局顺利的话,这两支军队会趁火打劫,但是如果旧屯的战斗力太弱的话,让这两支军队作为主攻会怎么样?攻打忻城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你想他们会这样做吗?”

鲁子鸣摇摇头,还是没听懂张叶昌想表达什么意见!

“好吧!换位思考,如果是你指挥这两支军队,要付出惨重代价,至少牺牲一半以上的兵力,结果却是为别人做嫁衣,你会这样做吗?”

“当然不会!”

鲁子鸣已经听明白张叶昌的意思,这两支军队是来打酱油的,有便宜可以占自然会帮助旧屯进攻忻城。如果战事一旦陷入僵局,这两支军队不可能拿自己的老本和鲁子鸣拼命。

张叶昌呵呵一笑道:“如果来的是三支军队,我们还真要是小心,可现在来的是两支军队,你想想这两支军队会不会提防着另外一支军队……”。

鲁子鸣一拍额头,对张叶昌有了重新的认识,老滑头就是老滑头,连对手都算计了。

“这三支军队都是叛军,本就和李娟有矛盾,你想他们会真心实意的帮助李娟打忻城吗?这是其一。其二,这三支军队必然会相互提防对方,一旦自己的实力受损,另外叛军怎么会放过吞并的机会,所以说他们根本不会真打,只是因为军委的压力虚张声势而已,真要是打起来,必然会推三阻四拖延时间,绝不会和忻城死拼……。”

944第944章 发展重点

鲁子鸣这颗心终于放进了肚子里,开始听见有两支军队出现在忻城附近,着实把自己吓得不轻,甚至动了战略转移的念头,可是听张叶昌一分析,发现完全不是这回事,真正可能进攻忻城的只有李娟这一支军队,而且战斗力还是垃圾。

李娟的军队战斗力可以从进攻忻城南城可见一斑,当然这其中的原因不能怪李娟,要怪只能怪四巨头当初把精锐都带到平原基地去了,烂摊子丢给了李娟。

张叶昌分析完目前局势后,立即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当前必须马上把接管平原基地的消息传出去,尤其要让另外两支军队清楚,现在忻城已经掌握了一支精锐的生力军,另外两支军队得到消息后,恐怕连做样子的想法都不会有,彻底断绝了打酱油的想法,另外……”。

张叶昌太阴险了,平原基地里的士兵都是精锐不假,可刚刚才收编根本指望不上,不给自己捣乱就谢天谢地了。可另外两支军队不知道情况,占领平原基地是实情,忻城一下子多出五六千军队,让别人会怎么想。

“另外把平原基地的士兵组织起来,一部分布防到另外两支军队的正面,另外一部分放在西面防区,你说让他们看见忻城一下子多出这么多的军队,心里会不会犯嘀咕,这场仗还没有打,我们就赢了一半……。”

事实上也的确如张叶昌所说,要是自己看见一下子多出这么多的军队,信心肯定动摇了。况且这三支军队还互相猜忌,谁都不想被人当枪使,一旦有了保存实力的想法,自然不会出全力。反之,和保卫家园为自己生存而战的军队一比,高低立判,这场仗还真不用担心什么。

话虽如此,鲁子鸣还是有点不放心,打仗不是儿戏,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万一计算有误,遇到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自己照本宣读那就有乐子了。

乐观的判断,谨慎严谨的策划,细心的应对,这才是一个指挥者应有的素质。

接下来和香香讨论了一下平原基地平民安置的问题,在接收平原基地四五万平民后,忻城人口已经达到了八万左右,已经算得上是一座中小型基地了。

一下子要安排四五万人的吃穿住行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蚩尤空间可以提供雀麦草,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能保证不会饿死。住也没有多大的问题,忻城有十几万套住房,末世之前可是居住了五六十万人,只要稍加打扫一下就能入住。

穿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只能继续将就了,现在是夏天还没有问题,到了冬天再说了。

至于行的问题,反正现在没人喜欢旅游,离开忻城几十里就能遇见变异生物,谁没事做去拿自己的小命尝试。

一番分析下来,发现最需要马上考虑的是开垦土地、种植粮食的问题,8万多张嘴,一天要消耗多少粮食,总不能一天到晚每一个人吃一颗雀麦丸吧!

分析来分析去得出一个结论,必须尽快结束这场战争,稳定下来后的忻城才能在周围开垦土地种植粮食,否则就只能吃雀麦丸过冬了。

“忻城内的空地都已经利用上了,房前屋后也种植了蔬菜,蚩尤空间提供了一些农业技术,不过要大规模推行还需要一些时间,现在工作的重点是修建防御城墙,不过等到平原基地平民过来之后,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就得到了缓解……。”